近年來,愛輝區依托區位優勢,引導農民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更好地對接城市消費,大力發展近郊蔬菜種植和鄉村游,打造“圍城經濟”,助農增收致富。
種養圍著餐桌轉
幸福鄉把資源優勢與城區需求相結合,發展近郊蔬菜和特色養殖。去年全鄉種植蔬菜36個品種、面積8190畝,占本地蔬菜市場的85%,保證了市民蔬菜供應。幸福鄉農民孫貴生是一名退伍兵,瞄準市民餐桌,2000年開始種植蘑菇,并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大兵蘑菇”,2015年占地8500平方米的10棟節能溫室和生產車間當年建成并投入生產,批量上市了平菇、榆黃菇、猴頭菇、金針菇等7個品種,食用菌生產量達到100余萬斤,收益60余萬元,平菇占黑河市場份額的95%以上。2016年初,王春山在幸福鄉紅興村創辦了特色養殖場,以原生態養殖模式為主,養殖大鵝1000只、烏雞500只、笨雞1500只,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愛輝區四嘉子滿族鄉距離市區只有4公里,該鄉發揮棚菜種植基礎好、運輸便利的優勢,大力推進“菜籃子”工程,今年種植蔬菜1200畝,市民餐桌豐富了,農民腰包也鼓起來了。
思路跟著市場走
現在城里人品位變了,更愿意親近鄉土和自然,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鄉村“一日游”成為市民節假日休閑首選。上馬廠鄉距市區25公里,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黑龍江流經上馬廠鄉,這里水質清澈,植被、樹木覆蓋密集,生態環境良好。該鄉西山后村位于龍頭山腳下、黑龍江支流法別拉河邊,21戶村民集資開發的龍頭山寨建有農家樂、啤酒廣場、宿營區、垂釣區、登山觀光區、水上樂園、漂流碼頭等,突出體現了“厚厚的鄉情,濃濃的野趣”,打造全景式特色旅游村,年接待能力達1.6萬人次,帶動農民年增收百萬元。
四嘉子采摘園距離市區11公里,建有蔬菜大棚14棟、溫室1棟,種植了蔬菜、經濟作物、特色種植和觀賞瓜果4大類70余種,近年來實驗種植的富硒草莓、一窩紅地瓜、秋葵等多個特殊品種頗受市民歡迎。四嘉子鄉把“采摘一日游”作為發展“圍城經濟”的新引擎,著力打造集吃、游、玩于一體的體驗式休閑旅游區。
市民對鄉村游市場的需求,為農業生態園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黑河市駿通經貿有限公司搶抓發展契機,在張地營子鄉霍爾沁村建設弘沿源城市農場項目,產品涵蓋草莓、葡萄、西紅柿、茄子、黃瓜等有機種植以及雞、鴨、野豬等綠色養殖,建立起集種植、養殖、銷售、鄉村游、農家樂、蔬菜配送等循環農業產業模式,打造生態、高效、和諧、觀光旅游的綠色農業生態園。
愛輝區緊緊圍繞“休閑生態旅游區”建設要求,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為重點,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道路綠化、民俗資源開發等,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已成為集生態旅游、水果采摘、農業觀光、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休閑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