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山西農業大學在全省科技扶貧工作中大顯身手,推廣科技新品種、新成果,培養當地鄉土人才,已呈現經濟和規模發展效益。在基層度過了31年“蘑菇”生涯、被人稱為“扶貧教授”的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常明昌,被廣靈縣聘請為食用菌產業技術總顧問。
工作中,山西省科技廳對負責幫扶的汾西縣5個貧困村量身定做了精準脫貧五年實施規劃和年度行動計劃,因地制宜制定了食用菌、玉露香梨、苦蕎等6個產業脫貧實施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組建了7支、60余人的科技服務團隊,編制了產業技術規程。食用菌、扁桃、玉露香梨等產業為當地發展蜜蜂產業提供了資源,而蜜蜂產業幾乎不占用土地,又能通過蜜蜂授粉提高果樹的坐果率和果實品質,食用菌和黃粉蟲產業則可充分消化利用當地豐富的秸稈、樹葉等廢棄資源,在當地形成了產業的循環發展。
其中食用菌項目是由農業大學食用菌科技服務團隊承擔的。在汾西、和順、岢嵐等貧困縣示范推廣雙孢菇高產栽培技術,栽培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實現產值8000多萬元;在廣靈、臨縣、萬榮等貧困縣示范推廣香菇高產栽培技術,實現產值約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