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種了食用菌后,我家的收入大為增加,不僅建起了新樓房,還開上了小轎車。”這是云南省陸良縣馬街鎮泉豐村村民謝永林的致富體會。
馬街鎮地處壩區,是一個人均耕地不足1畝的地方。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該鎮就把具有“短、平、快”特點的食用菌選項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種植戶逐步從幾戶擴大到成百上千戶,從業人員從幾十人壯大到近萬人,有的從事稻草收購,有的從事原料加工,有的從事菌種制作,有的專門種植菌子、有的專門收購菌子,初步形成集產、供、銷為一體的新型支柱產業。到2013年,全鎮食用菌種植面積已達80萬平方米,產值突破2.4億元。
2014年以來,該鎮出現菌棚病蟲害頻繁發生、食用菌二、三茬不出或少出菇的現象,致使菇農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食用菌產業瀕臨直線下滑危機。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這一情況,把此事提上了議事日程。聘請食用菌專家為食用菌產業把脈會診。會診結果分析,是由于菌種種質資源退化、傳統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已不適用。
該鎮按照“強基地、建龍頭、聯農戶、拓市場”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思路,連注三劑強心劑,使食用菌這一陽光產業重新煥發了生機。成立食用菌協會。組建了專門的食用菌種植技術人員隊伍,一改過去政府只做零星技術指導、全憑農戶自己種植,有問題沒有地方反映、沒人解決的現狀;更新引進新菌種,試種成功后,在全面推廣替代了原菌種。聘請市、縣食用菌種植專家到該鎮舉辦了三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提高了農民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同時緊緊依托“云峰菌業”、“金誠菌業”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市場化方向發展,進一步夯實了集食用菌制種、種植、包裝、冷藏、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條,全鎮從事食用菌種植的農戶達1.1萬戶,年種植面積93.21萬平方米,年產值達到2.91億元,在整個食用菌產業鏈上掙錢的農民將近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