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警惕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大面積發生

   日期:2016-12-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82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又稱番茄細菌性葉斑病、斑疹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其寄主為番茄和辣椒,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近幾年在我國北方有日趨嚴重之勢。2005年筆者在定州發現有該病發生。番茄染病后,植株發育遲緩,果實膨大受阻或幼果開裂,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減產50%以上,對番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望廣大菜農提高警惕,做好播前種子處理及以后的預防和防治工作。 

    1.病原病狀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番茄細菌性斑點病主要危害番茄葉片、莖、果實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葉片感染,由,下部老熟葉片先發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發病初始先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毫米,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葉柄和莖稈癥狀和葉部癥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為害花蕾時,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并有輕微凹陷。細菌性斑點病癥狀與番茄細菌性瘡痂病的癥狀相似,應注意區分。本病與細菌性瘡痂病的主要區別是番茄受該病侵染后果實不腐爛,莖稈、葉片發病維管束系統、木質部不變褐。 

    2.發生規律 

    種子帶菌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干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播種帶菌的種子,幼苗即可發病,之后傳人大田,并隨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在田間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以至造成流行。25℃以下的溫度和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發病,因此對冬、春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通常葉面保濕24小時以上有利于病情的擴展,在采用噴灌技術的干旱地區易發病。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不顯癥),由于該菌在北方冬季保護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來源于鄰近的病田。 

    3.防治方法 

    3.1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3.2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采用無病種苗。 

    3.3種子處理 播前要做好種子處理,可用55℃溫湯浸種20分鐘后移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干后催芽播種。 

    3.4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3.5灌溉、整枝、打杈、采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盡量采用滴灌或溝灌,盡可能避免噴灌。 

    3.6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藥劑可選30%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也可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2000~3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