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番茄青枯病的診斷和防治技術

   日期:2016-11-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76    
 番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據大冶市植保站2005年在陳貴鎮楊庚村蔬菜地調查,5月中下旬是春播番茄的發病高峰期,一般田塊病株率為3%~8%,重病田塊達38%,露地重于保護地;8月下旬、9月下旬是秋番茄的發病高峰期,一般田塊病株率為3%~9%,重病田病株率達32%,以保護地發病重。由于番茄青枯病在田間表現的癥狀與番茄枯萎病等其他病害較難區分,因此給診斷和防治工作帶來困難,為了正確診斷番茄青枯病,指導菜農對口使用農藥,科學防治青枯病,現將番茄青枯病的診斷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 番茄青枯病的診斷 

    1.1 田間診斷 

    ①從發病時間診斷 番茄青枯病雖然在苗期就有侵染,但不表現癥狀,一般在開花期后開始發病;番茄枯萎病在定植后即可發病。 

    ②田間癥狀診斷 番茄青枯病多從頂端葉片開始表現癥狀,發病初期葉片色澤變淡,萎蔫狀,中午前后更為明顯,傍晚后即可逐漸恢復,日出后氣溫升高,病株又開始萎蔫,反復多日后,萎蔫癥狀加劇,最后整株呈青枯狀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葉片很少黃化,部分葉片可脫落,下部莖皮粗糙,常發生不定根,有時在莖上發生油浸狀病斑,斜剖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稍加擠壓有白色粘液滲出??菸t從近地面葉片開始發黃,最后變褐色枯死,病葉多殘留在莖上不脫落,也有在莖的一側葉片發黃,另一側葉片正常。病株根部可見褐色腐爛或局部壞死,潮濕時常在莖基部產生粉紅色霉狀物。 

    1.2 診斷試驗 

    取番茄青枯病病莖一段,放在裝有清水的透明玻璃瓶中,有菌膿從病莖中流出,經過一段時間后可見清水變乳白色混濁狀。番茄枯萎病無此變化。 

    1.3 病原物檢驗 

    番茄青枯病病原物的細菌為桿狀,兩端圓,大小為0.9~2.0μm×0.5~0.8μm,有鞭毛1~3根,著生于菌體的一側,革蘭氏染色陰性,在洋菜培養基上菌落呈不正圓形,平滑,具有亮光,初為半透明,不久變成褐色。 

    2 番茄青枯病的防治 

    2.1 農業防治 

    ①輪作 番茄與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不能與茄子、辣椒、馬鈴薯、花生、芝麻等作物在同一塊地連作。 

    ②選用抗病高產品種 在高發區可選用抗青19、丹粉1號、豐寶、洪抗1號、湘番茄1號、湘番茄 2號、蜀早3號、秋星、龍獅等抗病品種。 

    ③苗床處理和營養缽育苗 苗床可用福爾馬林500倍液(20kg/平方米)噴灑,噴灑后用地膜覆蓋7天,揭膜后翻耕待藥物完全揮發再播種。用營養缽育苗,防止移栽時傷根,避免病菌侵入。 

    ④施用石灰,調整pH值 每667平方米菜地施用生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偏堿性,惡化病菌生存環境。 

    ⑤及時拔除病株 在開花期后要勤檢查,發現初發病株應及時拔除,穴施生石灰或草木灰消毒。 

    ⑥加強水肥管理 推廣高畦種植,開好“三溝”,做到廂溝、中溝和圍溝相通,排灌方便,大雨后能及時將雨水排干;多施有機肥,做到氮、磷、鉀配合,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①清潔田園 番茄收獲后要及時清潔田園,對病殘株進行集中處理,減少土壤中病原菌殘存量。 

    2.2 生物防治 

    ①早期預防 定植時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等生物藥劑進行預防。 

    ②使用抗生素進行防治 發病初期選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進行灌根處理,每株灌藥液0.3kg。 

    2.3 化學防治 

    ①消滅地下害蟲及線蟲 在地下害蟲為害猖獗和番茄根結線蟲發生嚴重的地塊,要消滅地下害蟲和線蟲,減少害蟲及線蟲對根部的傷害,避免病菌侵染,每667平方米施3%辛硫磷顆粒劑2kg于土壤中。 

    ②藥劑灌根 開花前15天用53.8%可殺得2000型干懸浮劑3000倍液或86.2%銅大師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50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藥液0.3~0.5kg,間隔7~10天灌1次,連續2~3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