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綜合防治
2.1建立嚴格的消毒機制圈舍環境要徹底消毒,減少母仔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機會。母豬產房要徹底清掃、沖洗、消毒,產房門口應設立消毒池、消毒室,對進出車輛和人員要進行嚴格消毒;母豬進產房前,要對其體表噴淋、刷洗、消毒,臨產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陰部,以減少母豬對仔豬的污染;每周要對圈舍進行(1~2)次帶豬消毒。
2.2做好懷孕母豬飼養這是增加初生仔豬體重以及提高仔豬抗病能.力的第一步。這項工作從母豬妊娠前期開始。母豬妊娠0~ 30d,母豬控制在1.8~2.Okg/d·頭;30d后,母豬控制在2.0~ 2.2kg/d/頭,分2次飼喂;到妊娠90。95d時開始增加飼喂量,根據母豬體重大小,母豬控制在3~ 3.5kg/d/頭。加料時間延續到妊娠112d結束。母豬舍溫度應控制在15~22℃,濕度50%~80%。母豬產前l周飼喂哺乳母豬飼料,為了產前減少腹壓,防止難產和產后厭食,在產前的2~ 3d應適當減少飼喂量,母豬生產當天不喂料,第2天開始少給料,產后7d恢復正常給料。
2.3免疫接種在流行季節前50d和20~30d進行2次或一次的全群免疫接種。疫情穩定的豬場,可使用滅活苗進行接種,而疫情不穩定的豬場或受疫情威脅的豬場,可以使用活疫苗進行接種。對于發病的豬場應立即采取活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同時采取對癥治療,使用抗生素控制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
2.4做好仔豬管理工作仔豬出生后2~3d要及時補鐵,仔豬出生后生長迅速,需水量較大,常會感到口渴,要及時給仔豬準備干凈的飲水。盡早讓仔豬吃飼料,這樣做既能鍛煉仔豬消化能力,又能避免仔豬到處啃食,減少感染病原菌的機會。在仔豬出生后5。7d開始增加飼料,讓仔豬自由舔食。給仔豬喂料要少給勤添,6~8次/d。仔豬斷奶后繼續飼喂哺乳仔豬飼料1周左右,斷奶后5—7d內要控制仔豬采食量,喂到八成飽即可,當仔豬完全適應后,再增加飼喂量。
3、小結
以上對仔豬常見消化道傳染病的病原、臨床癥狀、鑒別診斷以及主要防治措施等進行了比較和探討。在仔豬傳染病爆發的具體案例中,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靈活的制定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