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保育舍內豬呼吸道疾病的控制2

   日期:2016-08-3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77    
防治措施:
   豬群暴發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后,病豬治療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加強豬群保健和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如豬舍有害氣體、霉菌毒素、轉欄混群、針劑注射等),增強豬機體抵抗力,提前做好豬瘟、豬偽狂犬病病、藍耳病、巴氏桿菌等疫苗的免疫接種,預防用藥控制二重感染等綜合防制措施,加強豬場各環節的消毒工作、減少環境病原量,從而減少或避免豬圓環病毒II型對豬群健康所能造成的危害,盡量減少損失。感染的病豬可采用抗生素治療結合良好的飼養管理,控制并發疾病以降低死亡率。結合筆者近年來在多個豬場控制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實踐經驗,提出以下措施以供參考:
豬場內實行封閉式生產,制定和執行各項防疫制度,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和外來車輛進入豬場,嚴禁任何非本場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豬場應定期進行滅鼠、滅蠅、滅蟲工作。
加強場內環境的消毒凈化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場內病原微生物的數量。由于豬圓環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對氯仿、酚類等普通消毒劑不敏感,消毒時應選擇對豬圓環病毒效果較好的新型消毒劑,如騰駿藥業復合醛、Antec公司的Virkon、法國索瓦的TH4等進行沖洗消毒,此類消毒劑消毒譜廣,在低濃度時仍有較好的殺菌能力,消毒作用快且持久,而且刺激性、毒性低,在低溫條件下使用仍然有效。如用“復合醛”,可按1:500~1000倍稀釋對豬舍進行沖洗和帶豬噴霧消毒,建議豬場應定期輪換不同類型的廣譜消毒劑。
從分娩、保育、生長到育成均嚴格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在每批豬出欄后豬舍須經嚴格沖洗消毒,空置幾天后再轉入新的豬群,對控制本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1)保持豬群合理、均衡的營養水平。根據目前豬場飼料的實際情況,豬場應注意強化飼料中維生素A、D、E、C群及硒、鋅等含量,以提高豬群的免疫能力。經常檢查或檢測飼料質量,對霉菌毒素污染嚴重的飼料必須廢棄,避免因小失大,保證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霉菌毒素在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飼料中的煙曲霉毒素(伏馬酸)、嘔吐毒素、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單端孢霉烯等霉菌毒素均能使豬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較容易發生疫病。因此豬飼料中應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劑,普通的霉菌毒素吸附劑如鋁硅酸鹽類吸附劑是單極性物質,只能吸附黃曲霉毒素,且會吸附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應選用能吸附多種霉菌毒素的改性硅鋁酸鹽類霉菌毒素處理劑,如“霉消安-Ⅰ”、“脫霉素”等。能吸附霉菌毒素和促進豬群生長,防止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豬群的健康。
(2)盡量減少在保育期間注射疫苗的次數。發病期間,應將五號病疫苗推遲至70天齡后注射,但應在母豬產前四周注射五號病疫苗,以保證仔豬有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為防止母豬因注射疫苗產生應激,可在飲水中添加多維電解質抗應激藥物,如“駿維安”、“羅氏多維”等。
(3)適當降低飼養密度。飼養密度與豬呼吸道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可有效地控制豬呼吸道病,比只用藥物預防更為有效,建議保育舍應讓每頭仔豬有0.35~0.4m2的生活空間。
(4)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轉欄和混群的次數越多,呼吸道病的發病率越高;盡量縮小斷奶日齡差異,避免將不同來源和日齡相差太大的豬只混群飼養;限制交叉哺乳,初生仔豬如需寄養,應限制在分娩后24小時之內完成。
(5)保育舍豬欄之間的分隔最好采用封閉不透風的隔欄,限制仔豬直接接觸;適當增加飼槽的長度,防止仔豬采食時過分擁擠。
(6)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做好小氣候環境的控制。加強豬舍通風對流,保持舍內空氣的新鮮度,降低氨氣濃度,從而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注意控制好豬舍內的溫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溫,盡量使每天早晚的溫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做到豬舍內小環境保溫、大環境通風。
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使豬群生活在一個舒適、安靜、干燥、衛生、潔凈的環境。
   5、加強豬場呼吸道病的控制工作;
應在每批仔豬未發病前,提前注射疫苗、添加有效藥物進行預防,當疫病發生時,應及早采取措施采用聯合用藥的方式,使用有效藥物對病豬進行治療,以減少細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
(1)做好各類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豬產前4周時開始按計劃完成豬偽狂犬、萎縮性鼻炎、豬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豬處于較高的免疫狀態。
(2)母豬產前1~2應該驅蟲,避免母豬把蠕蟲、疥螨等寄生蟲傳染給仔豬。
(3)分娩前1周將母豬轉入分娩舍,進入分娩舍前母豬必須經過徹底的清潔消毒,可使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液進行嚴格消毒。
(4)母豬產期藥物凈化,在每噸母豬料中添加“加康”、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藥物。可在每噸母豬料中添加騰駿“加康”400克+2.5%洛美沙星1000克,從母豬分娩前7天添加至分娩后7天。
(5)哺乳仔豬可采取早期隔離斷奶和用藥進行控制,可使用長效強力霉素針劑或頭孢噻呋針劑,結合豬群發病的情況,在仔豬21、28日齡分別注射0.3~0.5 ml/頭,同時在乳豬料中添加適口性較好的抗生素藥物,對預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效果。
(6)仔豬斷奶前1周至斷奶后 1個月或仔豬斷奶后1周及換料前、后各1周,用加康400克/噸+阿莫西林300克/噸,或泰妙菌素50克/噸十金霉素或強力霉素200克/噸拌料飼喂,同時用可溶性抗菌素+多種維生素飲水。
(7)定期驅蟲:蛔蟲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病的病癥,應在斷奶仔豬轉入保育2~3周后,使用伊維菌素和芬苯達唑的復合制劑,同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連喂1周;
(8)在飼料中添加酸制劑,按保育豬每噸飼料添加2公斤、哺乳和懷孕母豬3公斤,連續使用3周,可提高日增重,降低死亡率。
   6、豬群發病時的控制措施:
(1)可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進行控制,將加有“加康”或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安泰”等藥物的飲用水將保育小豬料調成濕料喂豬可相對降低發病率。目前較有效做法是在每噸飼料添加“加康”500克/噸+替米考星200克,從仔豬斷奶前1周一直添加至斷奶后4周。由于豬群發病時,病豬采食飼料減少,不能攝取足夠治療量的藥物,應同時在飲水中加藥:按每噸飲水中添加“安泰”2000克+阿司匹林100克+優質奶粉3000克+葡萄糖3000克,飲用7~10天。為了確保療效,可使用1000ml口服補液鹽水加50克“加康”和替米考星10克,給每頭保育仔豬灌服10~20ml,每天2次,連用2~3天。此辦法在福建、廣西等地被廣泛應用,療效顯著。
(2)使用長效強力霉素針劑,在仔豬出生后3、7、21天齡分別注射0.5 ml;使用頭孢噻呋針劑,結合豬群發病的規律,在仔豬21(或28)、28(或35)、35(或42)日齡分別注射0.3~0.5 ml/頭,同時乳豬料中添加適口性較好的藥物:如“加康”500g/噸料+替米考星200g/噸料)等藥物組合。
(3)在仔豬18~25天齡期間,分別注射藍耳病、偽狂犬、豬瘟疫苗,通過疫苗的免疫注射,盡量排除能導致豬發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豬圓環病毒外)。目前還沒有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商品疫苗銷售,發病場可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采集病豬病料制作自家組織苗進行預防,似乎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存在病毒滅活不徹底的危險。
(4)發病嚴重的豬場,應適當延長哺乳時間,仔豬在35天以后斷奶,移走母豬后,仔豬繼續在原欄繼續飼養30至45天后,直接轉入生長育成豬舍,避開進入保育舍飼養,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5)對已感染呼吸道病的豬群要精心護理,隔離飼養,由于病豬飲水和采食飼料減少,不能攝取足夠治療量的藥物,剛發生混合感染、病情較輕的豬,可使用氟甲砜霉素、先鋒4號針劑,1天2次,連用3天,同時在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抗菌素,連用5~7天,減輕而注射產生的應激,并嚴格做到每注射1頭豬更換1個針頭。
(6)有發病豬場使用耐過或痊愈豬血清進行控制,有一定效果,具體做法是:采集耐過或痊愈豬血清或未發病的健康老母豬血清,在56`C水浴熱處理1小時,加抗生素(如洛美沙星0.25mg/ml),在仔豬斷奶前3~5天,肌內或皮下注射2~3毫升,對預防保育舍仔豬發病有一定效果。
本病在同一豬場里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可持續6 個月到2 年,對病情嚴重和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應及時、果斷淘汰,防止疫病傳播。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