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雞白痢病的診斷與治療

   日期:2015-08-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6    
  雞白痢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周齡~3周齡以內的雛雞,以白色漿糊下痢和敗血癥為特征的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隨著日齡的增長,雞的抵抗力也增強,成年雞多限于生殖系統病變,呈慢性或隱性經過,所產的蛋常存有大量沙門氏菌,嚴重影響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和雛雞成活率,成為養雞場持久感染的原因,嚴重危害著養雞業的發展。
 
  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侵害雞和火雞,2周齡~3周齡內雛雞發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雞偶然亦可暴發疫情,成雞主要呈隱性或慢性感染。病雞、帶菌雞是主要傳染源,為典型的經卵垂直傳播疾病,亦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感染。環境衛生惡劣、蟲鼠大量滋生等因素對本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臨床癥狀
 
  蛋中帶菌孵出的雛雞,出殼后第二天即發病,大多在10日內死亡。病雛表現怕冷,常成堆地擠在一起,瞌睡,兩翅下垂,呼吸困難而急促,腹部膨大,有的關節腫大。病雛排便時常尖叫,排出白色、漿糊樣稀糞,肛門周圍的絨毛上粘著石灰樣糞便,干后結成硬塊,堵塞肛門。感染的雞如治療不及時,通常會在14日齡~21日齡內死亡。
 
  成年雞一般不表現癥狀,只是產蛋率和受精率降低,部分雞可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冠髯蒼白、垂腹現象、下痢,病雞逐漸衰弱死亡。
 
  病理變化
 
  7日齡以內的病死雛雞主要可見其臍環愈合不良,卵黃變性和吸收不良。
 
  早期病雛病變較輕,僅肝臟腫大、充血或有條紋狀出現,表面有“雪花”樣壞死灶,病程長的可見卵黃吸收不良,呈油脂樣或干酪樣,肺臟形成灰黃色結節,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腫。另外,青年雞還可能出現腎臟腫大、蒼白、關節腫大等。
 
  成年母雞病理變化與雛雞相似,并可見卵巢變形、變色、變性,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急性和慢性心包炎,亦可見青年雞白痢的病理變化。
 
  病程稍長的雛雞,可見肝腫大,呈土黃色,有磚紅色條紋,有的心肌、肺、肝、肌胃、盲腸或大腸上有灰白色小結節和壞死點。卵黃吸收不全,呈油脂樣或干酪樣。成年母雞卵巢萎縮,卵泡無光澤,呈淡青色或鉛黑色,其內容物呈油脂樣。
 
  診斷要點
 
  3周齡以下的雛雞,白色下痢,死亡率高,肝脾腫大,肝有特殊條紋的變化,部分臟器和腸道有壞死點或結節。
 
  成年雞卵巢萎縮,卵黃呈青色或灰黑色。
 
  治療措施
 
  防治雞白痢的關鍵在于及時清除和淘汰雞群中的帶菌雞,建立凈化的種雞群。
 
  種雞場應定期進行雞白痢檢疫,發現病雞及時淘汰。種蛋入孵前用甲醛氣體熏蒸消毒。
 
  雞舍、育雛室的一切用具要經常清洗消毒,孵化器在應用之前,要用甲醛氣體熏蒸消毒。
 
  對3周齡以下的雛雞要用藥物控制發病,出殼后至5日齡,每千克飲水加慶大霉素10萬單位;6日齡~10日齡,在飼料中要加痢特靈0.02%~0.04%;11日齡起,停藥3天,無發病苗頭,在每千克飼料中加土霉素2克,連用5天~7天。也可在其飼料或飲水中加入0.1%的鏈霉素進行預防,連續用藥9天~10天。用于治療時,藥量應加倍,但要防止藥物中毒。對重病雛雞可用卡那霉素治療,每只雞每天用1毫升,分兩次胸部肌肉注射,連用2天~3天。
 
  各日齡的雞要分開飼養,盡可能在網上飼養雛雞,新購入的雛雞要嚴格檢疫、隔離觀察。飼養密度要適中,不可過于擁擠。清出的糞便要在遠離雞舍的地方發酵處理。雞舍內要保持干燥。
 
  病雞與健康雞隔離,死雞要焚燒或深埋,被病雞糞便污染的墊草要集中燒毀,被污染的地面要鏟除表土,墻壁和圍欄等最好進行火焰消毒。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