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至2014年以來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幾個省養豬密集地區均有爆發新生仔豬嚴重腹瀉的現象,尤其秋冬春三季,“拉肚子”的問題很嚴峻,盡管豬場采用返飼和制作組織苗等辦法,但效果眾說不一,經過獸醫專業實驗室檢測病原以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為主,有的豬場混合感染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輪狀病毒,還有的豬場存在著豬偽狂犬病毒和細菌感染的現象,臨床上因腹瀉導致的新生仔豬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豬場經濟損失較大。目前市場上二聯滅活苗居多,臨床上豬場別無選擇,但免疫效果并不可靠,發病率居高不下。豬場期望著能盡早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問世,做好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哈獸研建議防控腹瀉要從日常生產的預防措施及發病后的處理措施兩方面入手。日常綜合性防控措施包括多點式飼養、早期斷奶、全進全出、空舍和消毒、冬季保溫措施等。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和空舍的時間一定要夠。注意引種安全,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冬季保持舍溫可減少本病的發生,不光是保溫箱的溫度達到25-28℃,整個產房的溫度都要達到22℃。同時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免疫策略一定是要做好全群的免疫,杜絕易感豬群的存在。腹瀉病發生時,緊急預防接種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不推薦強毒的免疫接種(返飼)。一般采用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種,并控制細菌的混合感染。對于10日齡以上的發病仔豬,可采取斷奶措施,飼喂人工乳。對于10日齡以下的仔豬,可換母豬代乳。做好隔離,一定要將不健康的母豬趕走。
豬場除了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外,使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弱毒活疫苗可明顯降低新生仔豬腹瀉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