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黃瓜保護地栽培中常見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日期:2016-05-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在黃瓜栽培過程中,由于溫室和塑料大棚的發展,黃瓜病害發生情況較為復雜,發生較普遍,危害嚴重的有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 

    1 黃瓜霜霉病 

    黃瓜霜霉病是全世界分布的病害。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是黃瓜上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在保護地栽培中經常見到。它是一種由氣流傳播、再侵染頻繁、潛育期短、流行性很強的葉斑病。一旦發生后,如果條件適宜,病情發展很快,造成葉片大量枯死,直接影響結瓜。一般年份減產20%~30%,嚴重的達40%~50%,甚至剛結瓜就全株枯死。 

    1.1 癥狀 在整個黃瓜生育期中,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葉片,有時莖、卷須及花梗也會受害。 

    幼苗期子葉感病時,在子葉正面產生不規則形的退綠枯黃斑,潮濕時,葉背產生黑色霉層,病情若進一步發展,子葉很快變黃干枯。 

    成株發病時,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在葉片正面發生水漬狀淡綠色或黃色小斑點,后病斑擴大,由黃色變成淡褐色;在葉片背面病斑成紫灰色霉層,在溫室溫度大的情況下,霉層長的更厚,顏色呈黑色。嚴重時,全葉黃褐色,干枯卷縮,地間一片枯黃。 

    1.2 發病條件 黃瓜霜霉病的發生主要決定于溫度因素。溫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溫、濕度控制不當,通風不好,造成大棚內濕度過高,晝夜溫差大,夜間容易結露,葉片上長時間保持水滴和露珠,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就會導致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在栽培管理方面,凡地勢低洼,栽植過密,通風不良,肥料不足,澆水過多,都容易促使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1.3 防治方法 對于保護地黃瓜應采用以改善栽培為主,結合藥劑保護的綜合防治措施。 

    1.3.1 選擇抗病品種 選栽抗病良種能有效減輕病害。目前各地的抗病品種有:津研2號、4號,特點是抗病、高產、耐熱。74~18對霜霉病抗性較強,還有山東寧陽大刺瓜、北京的截頭瓜、唐山秋瓜、新疆線條瓜等。在選栽抗病品種時,必須注意品種的保純、復壯和提高。 

    1.3.2 改善栽培管理 

    1.3.2.1 培育壯苗。 

    1.3.2.2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栽培。 

    1.3.2.3 深翻和平整土地,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 

    1.3.2.4 保護地黃瓜,生長前期少澆水,勤中耕,注意通風,后隨氣溫升高,加大通風量和延長放風時間并放夜風。 

    1.3.2.5 高溫處理:保護地黃瓜在霜霉病發生初期可采用高溫滅菌的方法處理2~3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霜霉病的發生。 

    1.3.3 藥劑防治 此病發生迅速,易于流行,噴藥須及時。定植前,幼苗集中,先噴1次藥后,帶藥移苗。定植后,根據歷年發病情況,結合大棚環境條件、確定適當的噴藥日期。噴藥間隔時間和噴藥次數,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大棚環境來決定。噴藥應細致周到,葉背葉面都應噴到,重點保護中上部葉片。 

    常用藥劑有: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50~0.80∶240~300的波爾多液。 

    2 黃瓜枯萎病 

    黃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在全國各地都發生,近年來,由于輪作的困難和大棚的發展,此病害在保護地栽培黃瓜中日趨嚴重,是黃瓜的重要病害。 

    2.1 癥狀 整個生長期都能發病,而以開花、抽蔓到結果期發病最重。幼苗受害早時,未出土即腐爛,或出土不久頂端呈失水狀,子葉萎蔫下垂,莖基變褐溢縮,發生猝倒死亡多數病株均以開花結瓜期開始顯現癥狀,病株生長緩慢,下部葉片發黃,逐漸向上發展。到后期,病株莖基表皮多縱裂,節部及節間出現黃褐條斑,潮濕時,長出白色至粉紅色霉層。莖基和根部變黃褐色,腐爛,極易從土中拔起。 

    2.2 發病條件 由于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菌量的積累一般能穩定增長,因此連作發病重。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溫低、耕作粗放,整地不平等,對黃瓜根系發育不利,發病都較重。另外,品種、溫度、土壤酸堿度等都是誘發病因的敏感因素。 

    2.3 防治方法 

    2.3.1 嫁接防病。由于黃瓜枯萎病菌寄生?;暂^強,一般對北方黃瓜侵染力較強。因此,可以把黃瓜嫁接在南瓜上,利用南瓜的根系達到抗病以至免疫的防治效果。 

    2.3.2 選栽抗病品種 

    2.3.3 輪作 與非瓜類作物進行輪作,輪作年限最好7~8年,一般為3~4年。苗床2~3年后應調換地方或改換新土。 

    2.3.4 改善栽培管理 選用優質種子,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瓜地深翻整平,結瓜前控制澆水,結瓜期多澆水,多追肥,后期控水,施肥時注意氮、磷、鉀適當配合,不要偏施氮肥,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 

    2.3.5 藥物防治 只是一種輔助措施。播種前對重病地或苗床的藥劑處理可用苯萊特、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敵克松等藥劑,以1:100的比例配成藥土,按每畝用藥1.25千克施用。 

    3 黃瓜白粉病 

    瓜類白粉病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主要危害黃瓜、西葫蘆、南瓜和甜瓜。在北方,保護地黃瓜常嚴重受害。黃瓜白粉病在苗期就可發生,但以生長中、后期為重。發病愈早,損失愈大,嚴重時,葉片枯黃,植株干枯。 

    3.1 癥狀 發病部位主要在葉片,其次為葉柄和莖。發病初期,葉面或葉背上產生白色,近圓形小粉斑,環境適宜時,粉斑擴大,連接成片,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上面布滿白色粉末狀的霉。嚴重時,白粉變為灰白色,葉片枯黃、卷縮,一般不脫落。 

    3.2 發病條件 病原抱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0~25℃,并需要較高濕度。保護地中容易形成濕度較大、空氣不流通的條件,適于白粉病的發生。栽培方面,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當,尤其偏施氮肥過多的地塊,容偏造成植株徒長,利于病害發生。 

    3.3 防治方法 防治黃瓜白粉病采用以選栽抗病品種和加強栽培管理為主,結合藥劑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 

    3.3.1 硫制劑熏蒸 保護地中,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消毒。每1 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鋸末250克,點燃熏蒸1夜。 

    3.3.2 噴霧 一般每隔7~10天噴藥1次,可用藥劑有: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農抗“120”100單位,京2B膜劑60倍液。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