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常綠鮮艷的茶花

   日期:2016-04-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1    
    茶花(Camelliaspp.),是山茶科植物總稱,又名海石榴、曼陀羅樹、椿和山茶花等。花期為11月至翌年5月,原生種以中國南部為中心,分布于亞洲南部各地,尤其是我國云南省一帶最多,素有“茶花故鄉”之稱。 

    由于茶花具有“惟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的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晚霞”之鮮艷,更以終年常綠和優美的樹姿,在庭園花木中久享盛名。唐宋以后,尤受文人雅士們珍愛,紛紛賦詩詠頌。例如大文豪蘇東坡詩:“山茶相對本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 

    我國是最早栽培茶花的,唐朝已經非常多,宋朝時則更為普遍。茶花香味或淡或無,但完美無比的花姿,與牡丹一樣同是我國古代高官顯貴的玩賞花卉之一。“大白茶”可說是為歐美人士所欣賞的,蜚聲國際的法國名劇作家小仲馬以茶花高潔優雅的品質,塑造出純潔高雅的《茶花女》,無形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士喜愛茶花的情形。 

    茶花的種類甚多,例如我們平常飲用的各種茶,與觀賞用的茶花是同科不同種。日本人所稱的“椿”,多半是指茶梅;國人所稱的茶花,則以山茶居多。花大而色艷,花型豐富,有單瓣型、重瓣型、五星型、松球型、菊花型、芙蓉型、皇冠型、繡球型等十余種花型。花色繁多,除了紅、白、綠、粉紅、紫等色外,云南西部和廣西的深山里發現了黃色的“金茶花”。 

    一、特征與習性: 

    (一)山茶是常綠闊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條黃褐色,葉片革質,互生,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長4~1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圓形,邊緣有鋸齒,葉片正面為深綠色,多數有光澤,背面較淡,葉片光滑無毛,葉柄粗短,有柔毛或無毛。花兩性,常單生或2~3朵著生于枝梢頂端或葉腋間。苞萼9~13片,覆瓦狀排列,被茸毛。花有單、重瓣,單瓣花瓣5~7片,呈1~2輪覆瓦狀排列,花朵直徑5~6厘米,色大紅,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連生成一體而呈筒狀;雄蕊發達,多達100余枚,花絲白色或有紅暈,基部連生成筒狀,集聚花心,花藥金黃色;雌蕊發育正常,子房光滑無毛,3~4室,花柱單一,柱頭3~5裂,結實率高。蒴果圓形,外殼木質化,成熟蒴果能自然從背縫開裂,散出種子,種子淡褐色或黑褐色。 

    金茶花為山喬木,高2~6米,葉薄革質,葉長圓形,緣具骨質小鋸齒或細鋸齒,兩面光滑,有時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達17枚,金黃色至淡黃色,具蠟質光澤,花徑3~5.5(10)厘米;子房多3室,無毛或有毛。蒴果扁形或近球形。 

    (二)山茶除原種外,園藝品種很多。當今世界上山茶品種已發展到5000余個。我國山茶的品種約300余個。茶花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忌烈日,喜半蔭的散射光照,較耐蔭,對低溫的耐受力一般能經受~10℃低溫。名貴品種對低溫的耐受力就低。山茶花耐受的最高溫為35℃,超過35℃就會出現日灼。當溫度上升至10℃時開始發芽,30℃以上時停止生長,生長的最適溫度在。18~25℃之間;山茶花的始花溫度是2℃,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是10~20℃之間。山茶喜空氣濕度大,忌干燥,在江南的梅雨和臺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爛致死。 

    山茶喜肥沃、疏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pH值在4.5~6.5范圍內。偏堿土壤不適宜山茶花生長。山茶花1年有2次枝梢的抽生,第1次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開始萌發,至5月停止生長,通稱春梢;第二次自7~9月,稱夏梢,以后即進入停止生長期。春梢多,夏梢少。在正常條件下,單花開花期為了~15天左右,重瓣品種的花朵,晚秋與初冬開放,單花期約1個月。 

    金茶花為熱帶植物,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性耐澇,適生于山谷、溝邊的次生常綠闊葉林中,偏陰性。生長適宜溫度為23~30℃,冬季短期2~4℃亦可忍耐,但低溫期不能過久。 

    二、繁殖方法: 

    (一)扦插:在健壯的茶花母株上,選擇芽體充實的枝梢,帶葉剪成8~10厘米為一段,摘除下部葉片,上部的2~3片完整保留,即成插穗,將插穗插于預先用干凈細砂做好的、排水性好的砂床中,深度約為插穗的1/3,插距以葉片互不遮蓋為宜,第一插條適期為1月底至2月上旬,第二插條期為6~8月。要點是:插后每天要淋水3次左右,保證苗床濕潤但又不積水,插床宜設于陰處,不宜陽光直曬,若搭拱棚蓋上透明塑料膜保濕,淋水可酌減。 

    (二)嫁接:采用油茶類種子播育,2~3年生即可作砧木,將選好品種枝梢剪成3~4厘米,摘除下部葉片,將上部的1~2片剪除約。1/2即成接穗,嫁接可進行切接或劈接、腹接等。各種嫁接在接后需及時包上透明塑料膜保濕。要點是:嫁接時注意接穗、砧木兩者的形成層起碼要有一邊對齊和包蓋透明塑料膜,切接、劈接宜在2月左右進行,腹接宜在生長旺盛期的6~10月進行。 

    (三)播種:為了培育砧木或新品種,可采用山茶花種子播種。10月上、中旬,將采收的果實放置室內通風處陰干,待蒴果開裂取出種子后,須即播種,以免失去發芽力。若秋季不能馬上播種,須用濕砂拌種貯藏至翌年早春2月間播種。一般秋播比春播發芽率高。 

    云南山茶多用高枝靠接法繁殖,靠接時期以5~6月為宜,接后100~120天,兩面形成層愈合,將接穗從接口下部剪斷,并將砧木接口上方的枝葉剪去。目前對種子的胚和子葉、莖尖、腋芽等離體組織培養繁殖已獲成功。 

    三、栽培與應用 

    (一)地栽茶花:茶花喜微酸性土壤,在堿性土中生長不良。如作園林綠化栽培,要有蔽蔭樹作伴,生長較好。一般秋植較春植為好。施肥要掌握三個關鍵時期:2~3月間施追肥,以促進春梢生長和起花后補肥的作用;6月間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枝生長,提高抗旱力;10~11月施基肥,使新枝慢慢吸收肥分,提高植株抗寒力,為明年春梢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茶花不宜強修剪,只要除去病蟲枝、過密枝和弱枝即可。但對新移植的大、中苗,為了保持水蒸發和吸收的平衡,可適當刪剪部分枝條。茶是多花樹種,一枝能著蕾多達10個以上,消耗養分極大,故須及時疏蕾,保持每枝2~3個花蕾為宜。 

    山茶花的主要蟲害有:茶毛蟲、茶細蛾、茶二叉蚜等。主要病害有:茶輪斑病、山茶藻斑病及山茶炭疽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清除枯枝落葉,消滅侵染源;藥物防治;點燈誘殺。 

    (二)盆栽茶花:盆大小與盆苗比例要恰當。盆土最好是園土、腐葉土。上盆時間為冬季。11月或早春2~3月,近萌芽期停止上盆,高溫季節切忌上盆。苗新上盆時,水要澆足,以盆底透水為度。過濕或積水是種茶花的大忌,澆水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澆水量要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清明前后植株進入生長萌發期,水量應逐漸增多;新梢停止生長后 (約5月下旬)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花芽分化。積水易引起新根腐爛,導致整個植株“青枯”而死。夏季高溫季節葉面蒸發量大,必要時還需葉面噴水。噴水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中午噴水。江南一帶秋初,經常出現“秋老虎”,注意澆水防旱。冬季植株逐漸步入休眠期,澆水的次數宜相應減少。 

    ②氣溫高或大風天,葉面蒸發量加速,應多澆水或噴水。空氣濕度大,就要減少澆水量。如遇干旱脫水,枝葉萎蔫,要立即將植株置于陰處,澆透水,同時進行葉面噴水。 

    ③根據不同品種的習性澆水,一般茶花大葉大花種和生長迅速的品種需水量大,應多澆水。 

    過冷過熱都不利茶花生長。春天與梅雨期要給予充足的陽光,否則枝條生長細弱,易引起黑斑病和蚧殼蟲為害。夏、秋高溫季節要及時進行蔽蔭降溫。冬季驟然降溫或低溫的時間過長,會引起盆土結冰,植株凍死,室內越冬保持3~4℃為宜,若溫度超過20%,會提前發芽,嚴重時還會引起落葉、落蕾。 

    (三)茶花的應用: 

    我國對山茶的栽培、應用,可追溯到1200年以前的隋唐時期,南宋的王十朋在接受僧人送茶花種后贊美:“道人贈我歲寒種,不是尋常女兒花”。在古代,山茶不但是栽于佛門圣境和官家庭園,而且擴展到民間。古代的四川等地民間有“茶花花會”等鑒賞性質的交流活動。詩人范成大就以“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特已知春”描述古時成都海云寺的新春山茶花會盛況。類似的民間活動,在福建的花鄉永福等地仍流傳到今。在云南省,祥云的水目寺,麗江的玉峰寺,雞足山的慧燈庵等,至今仍分別存活著不少100~600多年的茶花樹,1200多年的高齡古山茶,現存活在溫州瑞安的化成洞寶巖庵。 

    茶花可食用和入藥。盆栽茶花是冬、春季節的傳統名花,長江以南的花壇和庭院種植不少茶花,終年常綠,開花美艷,別具一格。近些年來,私人庭院興起,不少人在內種植幾株高大的茶花樹,冬、春時節繁花似錦,使人眼前一亮。大茶花樹價格昂貴,胸莖10~15厘米、高3米的茶花樹每棵售價在3000~6000元左右。一般盆栽冠幅50厘米的每盆20~30元。每年2~5月浙江紹興、金華等地大批茶花運到廣東順德、南海等地市場銷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