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季節蔬菜生產中,近幾年對越冬茬西葫蘆的需求量增大,利用日光溫室進行反季節栽培,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良好的經濟效益。2002~2005年連續4年我們對其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一、選擇優良品種
選用適宜冬春季保護地栽培的西葫蘆,表皮光滑,果形一致,呈棒狀;雌花多,連續坐果能力強,肉質鮮脆,風味佳,商品性好;抗病能力強,早熟,耐低溫,直立生長。我們選用了西葫蘆一代優良雜交品種翠玉和金皮。
二、培育壯苗
1.調配營養土
用大棚進行育苗,播前制作苗床,合理調配營養土,即取3份優質大田土加2份腐熟圈肥,搗碎過篩,每立方米過篩細土摻入三元復合肥1.5千克、多菌靈80克及辛硫磷60克。將肥料與殺菌劑混合均勻后裝入營養缽,擺入苗畦,畦寬1.2米,排列要求緊實無縫,栽植667平方米溫室需30平方米苗床育的苗。
2.適期播種
播種以10月上、中旬為宜。種子處理:用55℃熱水燙種30分鐘,再用1%高錳酸鉀浸種消毒15分鐘,然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包在濕紗布中,在28~30℃的條件下保溫催芽,經過46個小時之后,70%以上露白即可播種。播前先將育苗畦充分浸透,每缽點種1粒,上覆濕潤細土1.5厘米,防止幼苗“帶帽”出土,播后覆蓋地膜,增溫,保墑。
3.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較高棚溫,以28~30℃為宜,幼苗破土即撤去地膜,出苗后到第一片真葉展開適當降低棚溫,白天20~25℃,夜間12~15℃,防止夜溫過高導致徒長,出現“高腳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后,控制晝溫22~26℃,夜溫12~16℃。育苗期間不是特別干旱一般不澆水,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預防真菌及病毒病發生。定植前7天常通風,進行低溫煉苗。壯苗標準為:3葉1心,莖粗壯,節間短,葉色濃綠,葉柄短,根系發達,未遭受病蟲危害,苗齡25天左右。
4.直播
播種以10月中、下旬為宜,修整好的壟上覆膜,適墑穴播,放催芽種1~2粒,覆土2~3厘米。大部分苗2葉1心時定苗,缺苗處進行移栽,移栽苗選3葉1心壯苗,同時用敵百蟲拌毒餌誘殺地老虎幼蟲。
三、整地施肥
選用的西葫蘆植株生長勢強,生長周期長,相應需水肥較多。667平方米施入優質圈肥10立方米、三元復合肥100千克,深翻30厘米整平耙細,于定植后15天扣好棚膜,用45%百菌清煙劑300克閉棚熏煙消毒,起高20厘米的馬鞍形壟,壟寬100厘米,溝寬50厘米,株行距60×75厘米。水澆透壟背,造好底墑,壟上覆膜,定植后隨即壟在背、壟底膜上覆土,封好苗孔。
四、定植后的管理
1.溫度管理
采用“兩高一低”的管理方法,緩苗期不通風,保持棚內較高溫度環境,白天25~30℃,夜間12~20℃,促其早發根、早緩苗;緩苗后,加大通風量,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5℃,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利于雌花分化及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夜間12~16℃,利于營養轉移,促進瓜體膨大。在棉被覆蓋上,初冬季節棉被早拉晚蓋,深冬棉被適當晚拉和早蓋,為提高保溫效果和防止霜雪水淋濕棉被,可在棉被上再蓋一層浮膜,及時清除膜上的灰塵,增加透光性。
2.肥水管理
初瓜坐住前一般不追肥灌水,當初瓜長約10厘米時,可澆1水,深冬季節采取小水膜下暗灌的方式,15~20天灌1次,灌水不宜過勤,盡量澆水帶肥。若底肥不足,可在植株生長早期每667平方米穴施多元有機肥100千克、二銨50千克或漚熟餅肥100千克。澆水后白天加強通風,降低濕度。2月中旬后氣溫回升,植株生長量和采收量增大,應及時加大澆水量及施肥量,配合棚內病蟲防治,增施磷酸二氫鉀或其它葉面肥。
3.吊蔓整枝
一般當開始采瓜時進行吊蔓,當植株較高已采收了3~5個嫩瓜后,可隨吊蔓繩進行落蔓,并適當培土。落蔓時先打去下部老葉、病葉,側蔓開放過的雄花也應及時打掉于棚外掩埋。
4.保花保果
西葫蘆具無單性結實習性,棚內氣溫低,昆蟲少,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采取花對花授粉法或應用20~25毫克/千克的2,4-D涂抹瓜柄,兩法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5.采收
雌花開后10~12天,瓜長約20厘米、重約250克時即可采摘上市,初瓜不宜留太大。采收時,切口盡量離開主蔓遠些。
五、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西葫蘆在定植后坐瓜前易發生霜霉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結瓜期常見病有灰霉病和白粉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霉胺懸浮劑800倍液、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及農用鏈霉素100毫克/千克加以防治;后期高溫季節易發生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2.蟲害防治
白粉虱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25%撲虱靈2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潛蠅在幼苗期發生較多,用1.8%蟲螨克600倍液噴霧防治。
一、選擇優良品種
選用適宜冬春季保護地栽培的西葫蘆,表皮光滑,果形一致,呈棒狀;雌花多,連續坐果能力強,肉質鮮脆,風味佳,商品性好;抗病能力強,早熟,耐低溫,直立生長。我們選用了西葫蘆一代優良雜交品種翠玉和金皮。
二、培育壯苗
1.調配營養土
用大棚進行育苗,播前制作苗床,合理調配營養土,即取3份優質大田土加2份腐熟圈肥,搗碎過篩,每立方米過篩細土摻入三元復合肥1.5千克、多菌靈80克及辛硫磷60克。將肥料與殺菌劑混合均勻后裝入營養缽,擺入苗畦,畦寬1.2米,排列要求緊實無縫,栽植667平方米溫室需30平方米苗床育的苗。
2.適期播種
播種以10月上、中旬為宜。種子處理:用55℃熱水燙種30分鐘,再用1%高錳酸鉀浸種消毒15分鐘,然后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包在濕紗布中,在28~30℃的條件下保溫催芽,經過46個小時之后,70%以上露白即可播種。播前先將育苗畦充分浸透,每缽點種1粒,上覆濕潤細土1.5厘米,防止幼苗“帶帽”出土,播后覆蓋地膜,增溫,保墑。
3.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較高棚溫,以28~30℃為宜,幼苗破土即撤去地膜,出苗后到第一片真葉展開適當降低棚溫,白天20~25℃,夜間12~15℃,防止夜溫過高導致徒長,出現“高腳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后,控制晝溫22~26℃,夜溫12~16℃。育苗期間不是特別干旱一般不澆水,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預防真菌及病毒病發生。定植前7天常通風,進行低溫煉苗。壯苗標準為:3葉1心,莖粗壯,節間短,葉色濃綠,葉柄短,根系發達,未遭受病蟲危害,苗齡25天左右。
4.直播
播種以10月中、下旬為宜,修整好的壟上覆膜,適墑穴播,放催芽種1~2粒,覆土2~3厘米。大部分苗2葉1心時定苗,缺苗處進行移栽,移栽苗選3葉1心壯苗,同時用敵百蟲拌毒餌誘殺地老虎幼蟲。
三、整地施肥
選用的西葫蘆植株生長勢強,生長周期長,相應需水肥較多。667平方米施入優質圈肥10立方米、三元復合肥100千克,深翻30厘米整平耙細,于定植后15天扣好棚膜,用45%百菌清煙劑300克閉棚熏煙消毒,起高20厘米的馬鞍形壟,壟寬100厘米,溝寬50厘米,株行距60×75厘米。水澆透壟背,造好底墑,壟上覆膜,定植后隨即壟在背、壟底膜上覆土,封好苗孔。
四、定植后的管理
1.溫度管理
采用“兩高一低”的管理方法,緩苗期不通風,保持棚內較高溫度環境,白天25~30℃,夜間12~20℃,促其早發根、早緩苗;緩苗后,加大通風量,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5℃,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利于雌花分化及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2~26℃,夜間12~16℃,利于營養轉移,促進瓜體膨大。在棉被覆蓋上,初冬季節棉被早拉晚蓋,深冬棉被適當晚拉和早蓋,為提高保溫效果和防止霜雪水淋濕棉被,可在棉被上再蓋一層浮膜,及時清除膜上的灰塵,增加透光性。
2.肥水管理
初瓜坐住前一般不追肥灌水,當初瓜長約10厘米時,可澆1水,深冬季節采取小水膜下暗灌的方式,15~20天灌1次,灌水不宜過勤,盡量澆水帶肥。若底肥不足,可在植株生長早期每667平方米穴施多元有機肥100千克、二銨50千克或漚熟餅肥100千克。澆水后白天加強通風,降低濕度。2月中旬后氣溫回升,植株生長量和采收量增大,應及時加大澆水量及施肥量,配合棚內病蟲防治,增施磷酸二氫鉀或其它葉面肥。
3.吊蔓整枝
一般當開始采瓜時進行吊蔓,當植株較高已采收了3~5個嫩瓜后,可隨吊蔓繩進行落蔓,并適當培土。落蔓時先打去下部老葉、病葉,側蔓開放過的雄花也應及時打掉于棚外掩埋。
4.保花保果
西葫蘆具無單性結實習性,棚內氣溫低,昆蟲少,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采取花對花授粉法或應用20~25毫克/千克的2,4-D涂抹瓜柄,兩法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5.采收
雌花開后10~12天,瓜長約20厘米、重約250克時即可采摘上市,初瓜不宜留太大。采收時,切口盡量離開主蔓遠些。
五、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西葫蘆在定植后坐瓜前易發生霜霉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結瓜期常見病有灰霉病和白粉病,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霉胺懸浮劑800倍液、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及農用鏈霉素100毫克/千克加以防治;后期高溫季節易發生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2.蟲害防治
白粉虱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25%撲虱靈2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潛蠅在幼苗期發生較多,用1.8%蟲螨克6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