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是蔬菜生產的重要方面,科學施肥,不僅節約投資,提高產量,而且能改善產品品質與商品特性。芹菜的需肥特征不同于其它菜類,要高產高效,必須投其所需。芹菜有中國芹菜和西芹兩大類,品種較多,各地的栽培方法也有所不同,但芹菜的需肥特征及其主要施肥技術都相近,準確掌握這2點,可為種芹菜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1.需肥特性
芹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最適宜種植在灌溉條件較好、有機質含量高、礦質養分豐富且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黏壤土上。芹菜是需肥量大的蔬菜品種之一。根據多方面資料統計,每生產1000千克芹菜需吸收純氮1.6~3.6千克,磷0.68~1.5千克,鉀4~6千克,鈣1.5千克,鎂0.8千克。但實際生產中的應施肥量,特別是氮、磷量要比其吸收量高2~3倍,這主要是因為芹菜的耐肥力較強而吸肥能力較弱,它需要在土壤養分濃度較高的條件下才能大量吸收營養,如肥量不足,芹菜不僅難以正常生長發育,而且其品質也不好。
在芹菜的營養生長階段,以苗期和生長后期需肥較多,對各種養分的具體需求特點是:氮肥始終占重要地位,磷肥在初期需量較大,鉀肥在后期需量較大。氮主要影響芹菜地上部分的發育即葉數多少和葉柄長短,缺氮,植株易老化,葉柄空心,后期缺氮則芹菜減產;但如果在其旺盛生長期過量施氮,則易發生植株倒伏。磷使幼苗生長健壯并增加葉柄長度,但磷過多時會使葉柄細長,纖維增多,品質下降。鉀可促進葉柄膨大,使葉柄脆嫩有光澤,提高產量和品質。當氮、鉀過多、土壤干燥時,會影響它對鈣的吸收,導致芹菜心葉幼嫩組織變褐、干邊、嚴重時枯死。芹菜對硼比較敏感,土壤缺硼或因溫度過高、過低、土壤干燥等,芹菜對硼的吸收受到抑制時,葉柄會發生“劈裂”(表皮縱向開裂),多出現在外葉葉柄的內側。
2.科學施肥技術要點
現介紹中等肥力土壤上芹菜的分期施肥技術。
2.1育苗施肥 根據肥料質量,每平方米苗床1次底施腐熟有機肥5~15千克,或施搗碎過篩的糞干類優質有機肥5~8千克,也可混施少量的氮、磷化肥。然后用鐵锨翻地2遍,深度15厘米左右,使肥、土混勻,耙平,用腳踩1遍,再耙平,備播。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陸續間苗,淺中耕,追施氮肥(折標)0.02~0.03千克/平方米。長出3~4片真葉時,可噴2.5%的過磷酸鈣水浸出液1次,若幼苗長勢弱,可結合灌水再追尿素0.02千克/平方米,到定植前10天左右,一般再隨水追施少量腐熟糞稀,之后,停止澆水、施肥,進行煉苗。
2.2定植田施肥 芹菜從定植到收獲長達80~90天,定植密度又大,所以,定植田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圈肥類有機肥2000~5000千克;雞糞100~135千克,磷肥(折標)30~40千克,缺硼土壤施硼砂0.5~2千克,缺鈣土壤施鈣肥(以CaO計)60~75千克,1次底施,耕翻作畦。定植緩苗后,心葉開始生長時,可結合澆水施少量化肥,促進根系和葉片生長。隨后,控制水肥供應,中耕蹲苗15天左右,植株團棵,長出大量側根,心葉開始直立向上生長,說明已進入旺長期,立即澆水并施肥。旺長期約50~60天,其可食部分主要在此期形成,因此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隔4~10天澆1水,隔1水追1次肥,人糞尿與化肥交替施用,以氮為主,配施磷、鉀肥。根據植株長勢,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或人糞稀500~1 000千克,共追2~4次;還可噴濃度0.2%~0.5%的硼砂于葉面,防止葉柄粗糙和劈裂。缺鉀菜田一定要適量補鉀。隨著芹菜生長,追肥量先由小到大,再逐漸減少。在芹菜軟化培土前,要重施肥1次,然后澆水,5~7天后培土。
2.3不同季節栽培芹菜 其施肥技術策略有所調整。越冬芹菜在來春返青后要及時追肥澆水,以促進植株在抽薹前旺盛生長,使成品菜有好的商品性;如果芹菜生長在高溫雨季,追肥要盡量用尿素,不用人糞尿,以減少爛根,而且要少量勤施,減少養分揮發和被雨水淋失;早秋芹菜若以劈葉采收為主要目的,一般可劈3次,分別間隔30天左右,每次劈葉后都應追肥、澆水。
1.需肥特性
芹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最適宜種植在灌溉條件較好、有機質含量高、礦質養分豐富且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黏壤土上。芹菜是需肥量大的蔬菜品種之一。根據多方面資料統計,每生產1000千克芹菜需吸收純氮1.6~3.6千克,磷0.68~1.5千克,鉀4~6千克,鈣1.5千克,鎂0.8千克。但實際生產中的應施肥量,特別是氮、磷量要比其吸收量高2~3倍,這主要是因為芹菜的耐肥力較強而吸肥能力較弱,它需要在土壤養分濃度較高的條件下才能大量吸收營養,如肥量不足,芹菜不僅難以正常生長發育,而且其品質也不好。
在芹菜的營養生長階段,以苗期和生長后期需肥較多,對各種養分的具體需求特點是:氮肥始終占重要地位,磷肥在初期需量較大,鉀肥在后期需量較大。氮主要影響芹菜地上部分的發育即葉數多少和葉柄長短,缺氮,植株易老化,葉柄空心,后期缺氮則芹菜減產;但如果在其旺盛生長期過量施氮,則易發生植株倒伏。磷使幼苗生長健壯并增加葉柄長度,但磷過多時會使葉柄細長,纖維增多,品質下降。鉀可促進葉柄膨大,使葉柄脆嫩有光澤,提高產量和品質。當氮、鉀過多、土壤干燥時,會影響它對鈣的吸收,導致芹菜心葉幼嫩組織變褐、干邊、嚴重時枯死。芹菜對硼比較敏感,土壤缺硼或因溫度過高、過低、土壤干燥等,芹菜對硼的吸收受到抑制時,葉柄會發生“劈裂”(表皮縱向開裂),多出現在外葉葉柄的內側。
2.科學施肥技術要點
現介紹中等肥力土壤上芹菜的分期施肥技術。
2.1育苗施肥 根據肥料質量,每平方米苗床1次底施腐熟有機肥5~15千克,或施搗碎過篩的糞干類優質有機肥5~8千克,也可混施少量的氮、磷化肥。然后用鐵锨翻地2遍,深度15厘米左右,使肥、土混勻,耙平,用腳踩1遍,再耙平,備播。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陸續間苗,淺中耕,追施氮肥(折標)0.02~0.03千克/平方米。長出3~4片真葉時,可噴2.5%的過磷酸鈣水浸出液1次,若幼苗長勢弱,可結合灌水再追尿素0.02千克/平方米,到定植前10天左右,一般再隨水追施少量腐熟糞稀,之后,停止澆水、施肥,進行煉苗。
2.2定植田施肥 芹菜從定植到收獲長達80~90天,定植密度又大,所以,定植田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圈肥類有機肥2000~5000千克;雞糞100~135千克,磷肥(折標)30~40千克,缺硼土壤施硼砂0.5~2千克,缺鈣土壤施鈣肥(以CaO計)60~75千克,1次底施,耕翻作畦。定植緩苗后,心葉開始生長時,可結合澆水施少量化肥,促進根系和葉片生長。隨后,控制水肥供應,中耕蹲苗15天左右,植株團棵,長出大量側根,心葉開始直立向上生長,說明已進入旺長期,立即澆水并施肥。旺長期約50~60天,其可食部分主要在此期形成,因此需多次追肥。一般每隔4~10天澆1水,隔1水追1次肥,人糞尿與化肥交替施用,以氮為主,配施磷、鉀肥。根據植株長勢,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或人糞稀500~1 000千克,共追2~4次;還可噴濃度0.2%~0.5%的硼砂于葉面,防止葉柄粗糙和劈裂。缺鉀菜田一定要適量補鉀。隨著芹菜生長,追肥量先由小到大,再逐漸減少。在芹菜軟化培土前,要重施肥1次,然后澆水,5~7天后培土。
2.3不同季節栽培芹菜 其施肥技術策略有所調整。越冬芹菜在來春返青后要及時追肥澆水,以促進植株在抽薹前旺盛生長,使成品菜有好的商品性;如果芹菜生長在高溫雨季,追肥要盡量用尿素,不用人糞尿,以減少爛根,而且要少量勤施,減少養分揮發和被雨水淋失;早秋芹菜若以劈葉采收為主要目的,一般可劈3次,分別間隔30天左右,每次劈葉后都應追肥、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