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Cucurbita pepoL.)的栽培種類型很多,包括碟形、彎把、直把,灰色、淺綠色和美洲長形黑色西葫蘆等。不同類型的西葫蘆在世界范圍內的栽培面積受地域因素、病蟲危害和消費習慣的影響極為明顯。在品種的引入和推廣過程中,一個品種是否被普遍接受,除了看它在所引進地區的表現外,還要看該品種的特性(或基因型)與不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如何。本試驗以由美國好樂種業公司育成并由新疆西藝好樂種業合資公司負責推廣的耐兩種病毒?。╖YMV和WMV)的淺綠色西葫蘆品種翠玉和玉女為材料,在9個國家進行了地域適應性測試。測試內容主要包括這兩個品種的產量表現,對病毒病和不同環境條件的反應以及被當地消費者接受的可能性?,F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以翠玉和玉女作為主測品種,并用三個同類型的感病品種克萊芮撻(Clarita)、娥妮撻(Anita)和芝迪妲(Jidedah)為對照,分別在中國、美國、墨西哥、黎巴嫩、比利時、土耳其、以色列、埃及和約旦通過兩年(2003,2004)的時間完成試驗。各品種產量對不同地域條件的反應分別在美國、中國和黎巴嫩3個國家內測試。在每個試驗點內選擇發病季節作為試驗期,并且試驗統一為3次重復和完全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種植40株,株行距為101.60cm×60.96cm。在收獲期,每3天采收1次,以小區的果實總數作為產量數據,每10天的累計產量作為一次觀察值。并進行產量的方差分析或平均數比較,同時綜合各試驗數據進行品種基因型與環境因素的互作效應分析,其分析方法采用蓋爾~斯蒙估測法。在此分析過程中對參試品種與3個地域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進行卡平方測驗(X2)。所評估的互作效應包括每個品種間的交叉效應和非交叉效應或數量互作效應。
同時計算跨地域的品種間交叉效應估測值min(Q+Q-),其中Q+=-(d2i/MSEi),Q-=+(d2i/MSEi),進而用蓋爾~斯蒙臨界值C對Q+和Q-的最小值進行估計,并以此顯著性來判斷每兩個品種跨地域交叉互作效應的存在與否。同時調查試驗地消費者對該品種類型的接受程度。非測產試驗點的田間試驗無固定設計,僅以其提供充分的產品瓜供市場開發商評估并獲得足夠數據,以期了解參試品種的地域綜合適應性。
2 結果與分析
在各個國家的獨立試驗中發現,每個參試品種都表現了它們各自特有的產量特征。在黎巴嫩川谷,除克萊芮撻外,其他各品種的早期產量沒有明顯差異。但在生長后期,因西瓜花葉病毒病和西葫蘆花葉病毒病的侵染導致感病對照品種的產量迅速下降,而翠玉和玉女在幾,次的后期收獲中仍保持著較高的產量水平。后期產量的顯著差異充分表現出翠玉和玉女耐病毒病的優勢。 就總產量而言,這兩個品種在黎巴嫩川谷也顯著高于其他品種(a=0.05)。
在中國新疆的試驗中,有輕微病毒?。–MV)發生。由于在該試驗區病毒病對西葫蘆植株生長的影響不如在黎巴嫩那樣明顯,翠玉和玉女的發病期產量的變化趨勢與對照品種基本一致,但玉女表現出比翠玉好,并獲得顯著高的總產量結果。
與前兩個區域試驗的情況不同,在美國科羅拉州試驗期間無任何病害發生,使得各品種的獨有遺傳特性在該地區得到實際表達。所有參試品種的產量變化趨勢沒有差異,感病品種娥尼撻與翠玉和玉女的產量表現是在同一個統計測試水平上(α=0.05)。
在品種和地域因素互作效應方面顯示,沒有一個蓋爾-斯蒙參數值(L)超過卡平方臨界值X(df=2,α= 0.05)=5.99。這說明地域因素對每兩品種間產生的不同程度并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換句話說,所有參試品種的遺傳特性并不因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改變,各品種遺傳特性的優劣決定著該品種產量的高低。翠玉、玉女和娥尼撻的產量在3個國家中都顯著高于其他兩個對照的結果說明,這3個品種適應性廣,可在多國家或多地區栽培。
兩品種間的產量變化似乎表現出跨地域的交叉效應,但從蓋爾-斯蒙互作測試的結果顯示,mia(Q+Q-)= (0.024;0.002),并且Q-=0.002<C(試區=3,α=0.05)=4.23,所以無充分證據證明翠玉在一個環境中顯著優于玉女。麗在其他環境中卻顯著劣于玉女的可能性。換句話說,翠玉和玉女兩品種的環境互作效應不顯著,因此它們在跨地域優良程度的排列上處于同一水平,可適合于多國家(地區)栽培。盡管這兩個品種在美國表現優良,但卻因消費習慣的不同而不被消費者所接受??偟恼{查結果指出它們的市場在亞洲(尤其在中東地區)及一些南美洲國家。
3 小結
從整個試驗不難看出,翠玉和玉女不僅在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表現好,而且在多種地域環境中均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谠诶璋湍鄞ü鹊谋憩F說明,翠玉和玉女對西瓜花葉病毒病和西葫蘆花葉病毒病的耐病性可為蔬菜生產在該兩病毒病發病區帶來額外的產量。不管在沙漠地帶,還是在中國新疆或美國科羅拉州的高原,翠玉和玉女都表現出耐高溫、耐干燥和產量高的優良特性,是適合不同環境栽培的優良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以翠玉和玉女作為主測品種,并用三個同類型的感病品種克萊芮撻(Clarita)、娥妮撻(Anita)和芝迪妲(Jidedah)為對照,分別在中國、美國、墨西哥、黎巴嫩、比利時、土耳其、以色列、埃及和約旦通過兩年(2003,2004)的時間完成試驗。各品種產量對不同地域條件的反應分別在美國、中國和黎巴嫩3個國家內測試。在每個試驗點內選擇發病季節作為試驗期,并且試驗統一為3次重復和完全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種植40株,株行距為101.60cm×60.96cm。在收獲期,每3天采收1次,以小區的果實總數作為產量數據,每10天的累計產量作為一次觀察值。并進行產量的方差分析或平均數比較,同時綜合各試驗數據進行品種基因型與環境因素的互作效應分析,其分析方法采用蓋爾~斯蒙估測法。在此分析過程中對參試品種與3個地域因素的相互作用(或互作)進行卡平方測驗(X2)。所評估的互作效應包括每個品種間的交叉效應和非交叉效應或數量互作效應。
同時計算跨地域的品種間交叉效應估測值min(Q+Q-),其中Q+=-(d2i/MSEi),Q-=+(d2i/MSEi),進而用蓋爾~斯蒙臨界值C對Q+和Q-的最小值進行估計,并以此顯著性來判斷每兩個品種跨地域交叉互作效應的存在與否。同時調查試驗地消費者對該品種類型的接受程度。非測產試驗點的田間試驗無固定設計,僅以其提供充分的產品瓜供市場開發商評估并獲得足夠數據,以期了解參試品種的地域綜合適應性。
2 結果與分析
在各個國家的獨立試驗中發現,每個參試品種都表現了它們各自特有的產量特征。在黎巴嫩川谷,除克萊芮撻外,其他各品種的早期產量沒有明顯差異。但在生長后期,因西瓜花葉病毒病和西葫蘆花葉病毒病的侵染導致感病對照品種的產量迅速下降,而翠玉和玉女在幾,次的后期收獲中仍保持著較高的產量水平。后期產量的顯著差異充分表現出翠玉和玉女耐病毒病的優勢。 就總產量而言,這兩個品種在黎巴嫩川谷也顯著高于其他品種(a=0.05)。
在中國新疆的試驗中,有輕微病毒?。–MV)發生。由于在該試驗區病毒病對西葫蘆植株生長的影響不如在黎巴嫩那樣明顯,翠玉和玉女的發病期產量的變化趨勢與對照品種基本一致,但玉女表現出比翠玉好,并獲得顯著高的總產量結果。
與前兩個區域試驗的情況不同,在美國科羅拉州試驗期間無任何病害發生,使得各品種的獨有遺傳特性在該地區得到實際表達。所有參試品種的產量變化趨勢沒有差異,感病品種娥尼撻與翠玉和玉女的產量表現是在同一個統計測試水平上(α=0.05)。
在品種和地域因素互作效應方面顯示,沒有一個蓋爾-斯蒙參數值(L)超過卡平方臨界值X(df=2,α= 0.05)=5.99。這說明地域因素對每兩品種間產生的不同程度并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換句話說,所有參試品種的遺傳特性并不因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改變,各品種遺傳特性的優劣決定著該品種產量的高低。翠玉、玉女和娥尼撻的產量在3個國家中都顯著高于其他兩個對照的結果說明,這3個品種適應性廣,可在多國家或多地區栽培。
兩品種間的產量變化似乎表現出跨地域的交叉效應,但從蓋爾-斯蒙互作測試的結果顯示,mia(Q+Q-)= (0.024;0.002),并且Q-=0.002<C(試區=3,α=0.05)=4.23,所以無充分證據證明翠玉在一個環境中顯著優于玉女。麗在其他環境中卻顯著劣于玉女的可能性。換句話說,翠玉和玉女兩品種的環境互作效應不顯著,因此它們在跨地域優良程度的排列上處于同一水平,可適合于多國家(地區)栽培。盡管這兩個品種在美國表現優良,但卻因消費習慣的不同而不被消費者所接受??偟恼{查結果指出它們的市場在亞洲(尤其在中東地區)及一些南美洲國家。
3 小結
從整個試驗不難看出,翠玉和玉女不僅在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表現好,而且在多種地域環境中均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谠诶璋湍鄞ü鹊谋憩F說明,翠玉和玉女對西瓜花葉病毒病和西葫蘆花葉病毒病的耐病性可為蔬菜生產在該兩病毒病發病區帶來額外的產量。不管在沙漠地帶,還是在中國新疆或美國科羅拉州的高原,翠玉和玉女都表現出耐高溫、耐干燥和產量高的優良特性,是適合不同環境栽培的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