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江西等17個省(區)。油茶樹壽命長、適應性強,丘陵、山地、溝邊、路旁均能生長。不與糧、棉爭地,還能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料、農藥,促進農業的發展。油茶不僅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時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專家認為,多年來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受到制約。其主要因素一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不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人們缺乏正確的營養觀念;二是油茶樹生長周期長,投入大,產量低,農民沒有種植的積極性;三是缺乏好的農業發展模式;四是缺乏龍頭企業的推動;五是對于油茶缺乏深入的科學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多個產業龍頭來推動,更沒有形成應有的影響力以引起相關的專家、學者、權威機構和政府對該企業的充分重視。專家認為,只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農業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才能把油茶產業做大做強。
科技部863、973顧問馬俊如教授,科技部973顧問專家組副組長、科技部原秘書長林泉研究員等專家普遍認為,油茶是生長在貧瘠土地上卻具有很高價值和中國特色的經濟作物,發展潛力巨大。由于它不與糧、棉作物爭奪耕地,且具有數倍于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因此,因地制宜發展油茶產業,對于發揮邊際土地的資源效用具有重要意義。且由于現在已經掌握了油茶的種植規律,解決了奶油茶穩產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了大幅度的增產。形成了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為油茶的產業化、拉長產業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只要國家有好的政策扶持,就有可能走出一條以農業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這對于我國加快農民脫貧走向小康、消除三大差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重視油茶對人體健康的效用,盡快制定國家標準是關鍵。油茶是我國特有的優質食用油,與橄欖油并稱世界兩大木本食用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稱。而高檔精練茶油比橄欖油的營養和保健品質更高。因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脂肪酸高達85%~97%,而成為各種食用油之冠。此外,油茶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物質山茶甙,無論在營養成分還是對一些常見病的食療效果上,都不亞于國際上流行的橄欖油。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做的“三高”干預實驗結果表明,茶油能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酯的升高、幫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國家食物與營養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協和醫科大學杜壽芬教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施榕教授、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學會主任李淑媛教授等專家普遍認為推廣油茶對于改善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根據茶油與其他食用油各方面指標的綜合評價,有必要抓緊制定《國家食用油脂調整規劃》,進一步優化國人食用油結構,增強人民體質。
由于國際市場茶油供應極為緊俏,湖南省會同縣的油茶銷往日本等地的價格為30元/kg。專家預測,如果油茶也可以精品形式打向國際市場,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可超過250元/kg。據了解,目前一些油茶生產企業還積極把產品打進國際市場,贏得了中外客商的極大關注。一些外商開出15萬元/t的訂貨價,而國內頂級茶油的賣價為100元/kg。另悉,福建省每年有油茶籽6萬t,是一項可創匯的財富。
江西宜春素有“中國油茶之鄉”美譽,是我國重要的優良品種小果油茶的盛產基地。江西省油茶協會會長宋偉峰介紹說,據宜春市《袁州府志》記載,明代正德年間宜春已開始大面積培育種植油茶。目前宜春的油茶種植面積近13.3萬公頃,年產茶油約8000t,單產量居全國之首。而在宜春油茶產業的龍頭企業已初見端倪。宜春青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茶油精煉處理能力強、冷榨油茶、超臨界萃取茶油等技術較為先進的民營企業。2002年,該公司通過了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該公司計劃“十一五”期間,將在宜春市建立成全省第一個規范性的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實現年產30萬t油茶規模,創年產值200億元。據宜春市市長楊憲萍介紹,正是由于像青龍高科這樣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的出現,宜春市成立了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模式,推動宜春油茶產業的發展。
廣西正在大面積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專家提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一要各地根據自身土壤、氣候、生態、植被等各種條件,因地制宜,抓住各種機遇,找準“特色”作為突破口;二是加速培育和發展具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化鏈條;三要抓好科技介入;培育市場以科普為先導,產業發展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四是致力于轉變各級政府與農民的觀念;五是對有條件形成特色農業、特色經濟支柱的產業給予必要的政策、基金扶持。專家們一致認為油茶產業正處于關鍵的發展時期,龍頭企業是動力,科研力量是保證,政策能促進3個方面發展,缺一不可。當前尤其迫切的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專家建議,應把油茶產業作為我國特有的特色產業,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作為特殊產業,納入國家退耕還林的大盤子;制定專業的信貸扶持政策,加強油茶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加快土地流轉等各方面配套制度的改革。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我國的油茶產業推向前進。
專家認為,多年來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受到制約。其主要因素一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不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人們缺乏正確的營養觀念;二是油茶樹生長周期長,投入大,產量低,農民沒有種植的積極性;三是缺乏好的農業發展模式;四是缺乏龍頭企業的推動;五是對于油茶缺乏深入的科學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多個產業龍頭來推動,更沒有形成應有的影響力以引起相關的專家、學者、權威機構和政府對該企業的充分重視。專家認為,只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農業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才能把油茶產業做大做強。
科技部863、973顧問馬俊如教授,科技部973顧問專家組副組長、科技部原秘書長林泉研究員等專家普遍認為,油茶是生長在貧瘠土地上卻具有很高價值和中國特色的經濟作物,發展潛力巨大。由于它不與糧、棉作物爭奪耕地,且具有數倍于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因此,因地制宜發展油茶產業,對于發揮邊際土地的資源效用具有重要意義。且由于現在已經掌握了油茶的種植規律,解決了奶油茶穩產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了大幅度的增產。形成了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為油茶的產業化、拉長產業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只要國家有好的政策扶持,就有可能走出一條以農業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相結合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這對于我國加快農民脫貧走向小康、消除三大差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重視油茶對人體健康的效用,盡快制定國家標準是關鍵。油茶是我國特有的優質食用油,與橄欖油并稱世界兩大木本食用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稱。而高檔精練茶油比橄欖油的營養和保健品質更高。因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脂肪酸高達85%~97%,而成為各種食用油之冠。此外,油茶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物質山茶甙,無論在營養成分還是對一些常見病的食療效果上,都不亞于國際上流行的橄欖油。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做的“三高”干預實驗結果表明,茶油能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酯的升高、幫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國家食物與營養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協和醫科大學杜壽芬教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施榕教授、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學會主任李淑媛教授等專家普遍認為推廣油茶對于改善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專家建議,根據茶油與其他食用油各方面指標的綜合評價,有必要抓緊制定《國家食用油脂調整規劃》,進一步優化國人食用油結構,增強人民體質。
由于國際市場茶油供應極為緊俏,湖南省會同縣的油茶銷往日本等地的價格為30元/kg。專家預測,如果油茶也可以精品形式打向國際市場,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可超過250元/kg。據了解,目前一些油茶生產企業還積極把產品打進國際市場,贏得了中外客商的極大關注。一些外商開出15萬元/t的訂貨價,而國內頂級茶油的賣價為100元/kg。另悉,福建省每年有油茶籽6萬t,是一項可創匯的財富。
江西宜春素有“中國油茶之鄉”美譽,是我國重要的優良品種小果油茶的盛產基地。江西省油茶協會會長宋偉峰介紹說,據宜春市《袁州府志》記載,明代正德年間宜春已開始大面積培育種植油茶。目前宜春的油茶種植面積近13.3萬公頃,年產茶油約8000t,單產量居全國之首。而在宜春油茶產業的龍頭企業已初見端倪。宜春青龍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茶油精煉處理能力強、冷榨油茶、超臨界萃取茶油等技術較為先進的民營企業。2002年,該公司通過了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該公司計劃“十一五”期間,將在宜春市建立成全省第一個規范性的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實現年產30萬t油茶規模,創年產值200億元。據宜春市市長楊憲萍介紹,正是由于像青龍高科這樣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的出現,宜春市成立了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模式,推動宜春油茶產業的發展。
廣西正在大面積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專家提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一要各地根據自身土壤、氣候、生態、植被等各種條件,因地制宜,抓住各種機遇,找準“特色”作為突破口;二是加速培育和發展具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化鏈條;三要抓好科技介入;培育市場以科普為先導,產業發展以科技進步為依托;四是致力于轉變各級政府與農民的觀念;五是對有條件形成特色農業、特色經濟支柱的產業給予必要的政策、基金扶持。專家們一致認為油茶產業正處于關鍵的發展時期,龍頭企業是動力,科研力量是保證,政策能促進3個方面發展,缺一不可。當前尤其迫切的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專家建議,應把油茶產業作為我國特有的特色產業,納入“十一五”發展規劃作為特殊產業,納入國家退耕還林的大盤子;制定專業的信貸扶持政策,加強油茶產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加快土地流轉等各方面配套制度的改革。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我國的油茶產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