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新引進白皮洋蔥試驗種植,以充分發揮我地氣候冷涼的優勢,解決洋蔥生產中品種單一的問題。在2003年的白皮洋蔥新植地塊中出現植株分蘗、鱗莖不膨大的現象,經調查分析,找出白皮洋蔥植株生長分蘗的原因與解決措施。
一、種植表現
2003年4月中旬,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胡吉爾臺村新試驗種植白皮洋蔥5.3公頃,667平方米播種量400克,出苗齊、全,幼苗生長快,長勢好,田間無雜株。7月初發現田間白皮洋蔥植株80%分蘗,單株分蘗多在3~4個,單株單莖鱗的極少。而2004年在胡吉爾臺鄉鄰近的阿克塔斯牧場開闊地帶試種的0.13公頃白皮洋蔥,植株生長中并無此現象發生。
二、分蘗原因
1.生長習性
洋蔥生長適溫為12~20℃,23℃停止生長,鱗莖形成適溫15~25℃。
洋蔥屬綠體春化型植物,即植株生長過程中達到一定程度(假莖粗0.9厘米,葉片7~9個),露地低溫春化(春化溫度0~10℃,短日照9~12小時)。白皮洋蔥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較紅皮品種差,在高山腳、低洼區、新植區種植風險大,尤其假莖粗0.5厘米以上的大苗對生長低溫敏感,易發生變異生長。
2.地理環境
當地種植白皮洋蔥地帶海拔1100米,緯度53度,屬山腳種植區,又是新植風險區。
3.氣候條件
2003年7月,降雨頻繁,低溫天氣較多,氣溫在5~32℃之間升降,變化起伏大,不利于洋蔥生長。白皮洋蔥田問出苗早,生長整齊、長勢旺的遇低溫氣候刺激而發生生長變異,即植株分蘗。少數出苗晚、生長勢弱的植株未發生分蘗,單株生長。
植物分蘗多、密度大是鱗莖不膨大的主要原因,溫度變化大是阻礙洋蔥鱗莖膨大的直接原因。
三、解決措施
1.充分考慮白皮洋蔥的生長習性與種植區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選擇適宜其生長的非高山腳、低洼區、新區種植白皮洋蔥,降低種植風險。在推廣種植前先進行小區試驗種植。
2.加強栽培管理措施,人工拔除多余分蘗植株,減小密度。加強開溝培土和水、肥管理,促進鱗莖生長。
一、種植表現
2003年4月中旬,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胡吉爾臺村新試驗種植白皮洋蔥5.3公頃,667平方米播種量400克,出苗齊、全,幼苗生長快,長勢好,田間無雜株。7月初發現田間白皮洋蔥植株80%分蘗,單株分蘗多在3~4個,單株單莖鱗的極少。而2004年在胡吉爾臺鄉鄰近的阿克塔斯牧場開闊地帶試種的0.13公頃白皮洋蔥,植株生長中并無此現象發生。
二、分蘗原因
1.生長習性
洋蔥生長適溫為12~20℃,23℃停止生長,鱗莖形成適溫15~25℃。
洋蔥屬綠體春化型植物,即植株生長過程中達到一定程度(假莖粗0.9厘米,葉片7~9個),露地低溫春化(春化溫度0~10℃,短日照9~12小時)。白皮洋蔥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較紅皮品種差,在高山腳、低洼區、新植區種植風險大,尤其假莖粗0.5厘米以上的大苗對生長低溫敏感,易發生變異生長。
2.地理環境
當地種植白皮洋蔥地帶海拔1100米,緯度53度,屬山腳種植區,又是新植風險區。
3.氣候條件
2003年7月,降雨頻繁,低溫天氣較多,氣溫在5~32℃之間升降,變化起伏大,不利于洋蔥生長。白皮洋蔥田問出苗早,生長整齊、長勢旺的遇低溫氣候刺激而發生生長變異,即植株分蘗。少數出苗晚、生長勢弱的植株未發生分蘗,單株生長。
植物分蘗多、密度大是鱗莖不膨大的主要原因,溫度變化大是阻礙洋蔥鱗莖膨大的直接原因。
三、解決措施
1.充分考慮白皮洋蔥的生長習性與種植區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選擇適宜其生長的非高山腳、低洼區、新區種植白皮洋蔥,降低種植風險。在推廣種植前先進行小區試驗種植。
2.加強栽培管理措施,人工拔除多余分蘗植株,減小密度。加強開溝培土和水、肥管理,促進鱗莖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