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強化產業振興要素配套
為了推動東北黑蜂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饒河縣政府以長遠戰略眼光謀劃產業培育和布局。早在2002年和2014年,就相繼出臺了《饒河東北黑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暫行)》《饒河東北黑蜂養殖管理辦法(暫行)》;2003年,發布實施全國蜂業唯一的《地理標志產品饒河(東北黑蜂)蜂蜜、蜂王漿、蜂膠、蜂花粉》國家標準,并在2021年申報了《東北黑蜂》國家標準,構建起從保護到生產的完整國家標準體系。
2022年,饒河東北黑蜂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正式獲批籌建。在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過程中,饒河縣不斷夯實保護制度和完善管理機制。該縣連續發布了《饒河東北黑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工作細化方案》等示范區建設一攬子文件,制定《饒河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規劃(2024—2026年)》《饒河東北黑蜂產業三年(2023-2025)振興計劃》,明確打造東北黑蜂產業標準化發展戰略,著力實現蜂種、蜜粉源植物、品牌、科技、人才、蜂旅等要素的振興,并計劃總投資1.82億元建設饒河東北黑蜂產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暨北方蜜蜂種質研究中心)、饒河縣黑蜂博物館、東北黑蜂原種場建設和饒河東北黑蜂數字化智能蜂場四個項目。饒河加大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力度,針對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盤活協會、企業、蜂農等社會資源,促進業界合作共識,建立集“管、防、控”于一體的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全程質量信息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整體目標,促進東北黑蜂產品特色體質和品牌形象提升。此外,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多部門,加強對東北黑蜂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全流程的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饒河東北黑蜂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時,積極推動地理標志產品的運用,引導企業和農戶充分利用這一金字招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今年年初,當地召開饒河東北黑蜂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籌建工作推進會,繼續部署推動示范區建設項目進展和加強東北黑蜂產業提升。
技術創新,聚集產業振興動能優勢
近年來,饒河東北黑蜂產業在聚集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基礎上,強化技術創新核心地位。部分企業引入前沿的數字智能蜂箱,借助傳感器等技術,對蜂群活動、蜂巢內溫度濕度等關鍵數據進行實時精準監測。通過大數據分析,養蜂人能及時掌握蜂群健康狀況與產蜜潛力,實現科學高效養殖。比如饒河東北黑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運用數字智能蜂箱,不僅讓蜂蜜生產實現標準化,還能通過數據追溯管理,全方位把控產品質量,促進產能提高50%、繁蜂效率提高30%。此外,在產品加工環節,當地建設恒溫數控蜂窖和現代化數字蜂產品加工車間,對蜂產品從原料采集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進行數字化管理。這不僅降低了人工誤差,還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滿足市場對高品質蜂產品的需求。同時,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針對性開發出多種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還不斷借力新媒體的沉浸式傳播優勢吸引客戶走進蜂場,親身體驗采蜜的樂趣,品嘗新鮮的蜂蜜。
與此同時,饒河縣積極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東北黑蜂產業,并實施域外人才“引進工程”,吸引了澳門大學、日本中央大學以及吉林大學的一批研究生團隊加入,同時支持加拿大籍張求恩、俄羅斯籍喀秋莎等專業團隊從事電商直播行業創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思維、新活力。目前,全縣全產業鏈電商從業人員達萬余人。同時,當地政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蜂產品向醫用、日化、康養等領域拓展,不斷提升產業科技含量與市場競爭力。
憑借卓越的品質和不懈的品牌建設,饒河東北黑蜂產品在市場上大放異彩。2022年,饒河東北黑蜂蜂蜜成功入選中國農產品產業帶電商50強;2023年,饒河東北黑蜂蜂產品入選黑龍江“龍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名錄”,同年8月,饒河黑蜂蜜入選全國首批“土特產”名單。在國際市場上,饒河東北黑蜂產品也嶄露頭角,達歐盟有機標準,成功打入歐盟市場。目前,饒河東北黑蜂產業全產業鏈產值持續增長,成為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
從小小的蜜蜂到龐大的產業集群,饒河東北黑蜂產業在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的推動下,匯聚新質生產力要素,正不斷書寫新的輝煌。未來,饒河縣將繼續深挖東北黑蜂產業潛力,在保護好這一珍貴蜂種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動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讓這只小黑蜂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甜蜜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