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袁隆平等8位院士齊聚三亞講“稻”理

   日期:2018-04-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916    評論:0    

  水稻產量已有所突破,對于未來水稻發展的方向,袁隆平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也從不僅要“吃飽”到還要“吃好”,未來選育水稻品種的方向是要兼顧高產和優質。

  近日,第二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在海南三亞開幕,袁隆平等8位院士和來自12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600多名企業代表共聚三亞,共同探討水稻的未來發展道路,共商水稻育種研發,推進水稻應用技術,享水稻發展成果。

  本屆論壇圍繞“鄉村振興與水稻產業發展”和“一帶一路與水稻產業發展”兩大內容,創新性地打造了“院士論稻”和“企業家論稻”,設立創新論壇、國際論壇和稻米精深加工論壇。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印尼、菲律賓、伊朗、越南、孟加拉國、馬來西亞、意大利等12個國家的600余名專家學者、種業米業企業代表參加論壇,貢獻“三亞智慧”,推動水稻產業發展。

  在第二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舉辦期間,還將舉辦中國國際水稻全產業鏈品牌展,評選“最受歡迎的十大優質大米品牌”和“最受喜愛的十大優質稻米品種”,進行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招商簽約,在海棠灣水稻公園展示近500個水稻品種以及稻田盛宴和田野狂歡等活動。

  超級稻沖刺“每公頃18噸”

  “超級稻畝產700、800、900、1000公斤目標都已提前完成,2017年超級稻每公頃17噸的目標也已經實現。”在第二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的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了超級稻的新目標:超級稻要沖刺每公頃18噸的產量目標。

  據了解,當前世界水稻每公頃均產僅3.9噸,我國雜交水稻每公頃均產達7.5噸。“去年‘超優千號’畝產量達1149.02公斤,創世界單產最高紀錄。”袁隆平說,近年來水稻育種技術不斷創新,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品種,海南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繁育制種基地,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科技工作者到此開展育種制種工作,三亞這片沃土向世界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良品種,極大地推動了全球水稻的發展。

  水稻的產量已經有所突破,對于未來水稻發展的方向,袁隆平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也從不僅要“吃飽”到還要“吃好”,未來選育水稻品種的方向是要兼顧高產和優質。

  發展優質稻米是市場新需求

  如何根據市場新變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確保產業的穩步發展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呢?在水稻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上,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王豐以及上海市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所長曹黎明均給出了相同的答案:發展優質稻米。

  2017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水稻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就是發展優質稻米。王豐指出,當前,高端化、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使我國大米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期,對品牌建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推進大米品牌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支持企業與農戶共同培育塑造品牌。

  對此,曹黎明認為,新時期優質米產業發展的主要需求體現在四個方面:水稻種質創新,特別是優質食味品種的需求;水稻追求高效,特別是高效生產體系的需求;生態保護,尤其是減少農藥和化肥投入需求;水稻產業鏈銜接,特別是稻米產銷對接需求。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