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肅甘南州夏河縣王格爾塘鎮格爾倉村,蔚藍的天空下,涌動著一片片金色波浪的藜麥,映紅了藏區農牧民樸實的笑顏,他們在忙碌中迎來了高原“洋莊稼”豐收節——省工商局精準扶貧夏河縣藜麥開鐮節。
王格爾塘鎮平均海拔在2700米以上,全鎮總人口3671人,其中藏族占62%,總面積215平方公里,耕地5538畝,糧食平均畝產僅有250公斤,是一個典型的半農半牧山區。近幾年,由于坡地天然牧場植被退化嚴重,牧業生產資源緊缺,嚴重影響了當地牧民的生產致富進程。省工商局作為夏河縣精準扶貧幫扶小組組長單位,心系當地發展,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夏河縣具有地理海拔高、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的特點,與源自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喜冷涼,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的藜麥習性吻合。
今年年初,省工商局根據前期調研結論,結合幫扶點的生產實際,牽線甘肅遠達投資集團,于今年3月在王格爾塘鎮格爾倉村的3個貧困社劃定5個試種點,為農牧民免費提供藜麥種子、肥料和種植技術,引種100畝藜麥,并承諾收獲后以市場價保底收購,給當地農牧民增收吃上“定心丸”。
“去年我家種了7畝青稞,一畝青稞收入大概有350~450元。今年,種植了4畝藜麥,才收割了0.4畝,產了160斤,企業保底收購,都賣了700元,要比種青稞、油菜的效益好幾倍,明年我要把藜麥種植面積擴大到8畝。”格爾倉村村民扎西東智數著錢高興地對記者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肯吃苦,脫貧就會早日實現!”
王格爾塘鎮黨委書記康紅德指著高約2米的藜麥信心滿滿地說,“藜麥在我鎮試種成功,不僅改變了單一的種植結構,而且在為群眾增收的同時,提供了用于發展牛羊產業的豐富飼料,也為牛羊糞便回田,帶動有機循環農業打通了關鍵環節,明年我們將在更多的貧困村大面積推廣種植。”
藜麥在夏河縣引種成功,讓甘南半農半牧區的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希望,為當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變粗放經營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省工商局副局長肖建勝表示:“今后,我們將在幫扶工作上下足功夫,積極協調各方幫扶力量,開展‘千企幫千村、黨建促脫貧’精準扶貧活動,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集中力量在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特別是在資源開發、人才引進、旅游推介、產業扶植等方面,讓當地農民實現增產增收,讓更多的‘藜麥之花’開遍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