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鄰水縣:濃墨重彩繪出現代農業新畫卷

   日期:2017-10-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64    評論:0    

  近年來,鄰水農業按照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的總體要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川渝特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打造全國臍橙強縣目標,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走好生態路,著力發展優質糧油、臍橙、生豬、蔬菜等主導產業以及草食牲畜、茶產業、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推進現代化農業進程,取得明顯成效。

 

  打好特色牌 特色產業迅猛發展

 

  近日,觀音橋鎮倒朝門村村民李恒忠又來到了自家的柑橘園里,查看今年嫁接換種的420畝柑橘樹。看到柑橘樹長勢良好,李恒忠喜笑顏開。

 

  李恒忠承包的果園始建于1989年,面積1670畝,是鄰水縣較早的柑橘種植園,園中的多數果樹都有近30年的樹齡。由于品種老化,品質降低,他家的臍橙已不能適應市場對優質水果的需求,售價不斷下降,除去人工費、肥料費等所有開支后,如果稍有管理不當,就會出現虧損。

 

  鄰水是臍橙之鄉,像李恒忠家這樣的老果園,全縣不止一個。為了提升鄰水臍橙的品質,幫助果農穩定增收,從而推進全縣特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鄰水縣農業部門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引導轄區果農調整種植結構,更換市場銷路好、效益高的其他臍橙品種。

 

  2014年,在縣農業局的幫助下,李恒忠果斷將果園里1000多畝老果樹嫁接成紐荷爾等優良品種。2016年,更換品種后的臍橙開始試掛果,優良的果品為他帶來了豐厚的效益:單價4元每斤,即便是試果期,他都賣了約200萬元,這是以前收入的兩倍。

 

  初見成效后,今年初,李恒忠就把剩下的420畝老果樹也嫁接了新品種,對于未來的收益,他充滿了期待。

 

  據袁市鎮天華山臍橙園業主呂仕平說,今年,他也把園里的1200畝臍橙老品種換成了紐荷爾等新品種,發展優質水果滿足市場需求。

 

  李恒忠、呂仕平緊跟市場,積極發展優質品種柑橘,僅是鄰水縣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按照“穩產能、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攻方向,鄰水縣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全縣優質糧油、臍橙、葡萄、茶產業、山地特色種植養殖等一大批具有區域性品牌以及高附加值的特色農產品在全縣遍地開花,成為廣大農民增產增收的新模式。

 

  產業發展,基礎配套。該縣按照“田成方、土成型、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設施全”和“田網、路網、水網、機網”“4網”同步建設要求,先后在九龍、袁市、復盛等鄉鎮建成“千斤糧萬元錢”現代農業糧經復合基地12.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5.27萬畝,全縣優質糧油生產基地規模達30萬畝。每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134萬畝以上,油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6.5萬畝以上。

 

  柑橘產業主打,因地制宜,“一鄉一品,一村一色”。目前,鄰水縣已建成萬畝柑橘產業基地12個,種植面積達34.6萬畝(其中,臍橙面積27.2萬畝),產量14.5萬噸,總產值5.8億元;萬畝蔬菜產業基地兩個,每年蔬菜復種面積達45萬畝,年產量近80萬噸,產值10億元;茶園8個,茶葉種植面積5000多畝,每年可產有機茶6萬斤左右,產值近3000萬元。新(改、擴)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場105個,建成生豬、雞、牛、羊、兔等畜禽規模化標準養殖場(小區)786個,年均出欄生豬86萬頭以上,禽705萬只、牛1.61萬頭、羊9.36萬只、兔48.63萬只,年人均牧業增收102.4元;建成名特優新水產養殖基地8個。此外,葡萄、獼猴桃、李子等其他特色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為了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該縣還通過建起農村電商服務站點,與當地村民建立合作關系,幫助他們銷售土特產。在全縣建成果蔬貯藏窖、通風庫、冷庫等367個,引進、建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5戶。通過冷藏保鮮、錯季銷售,延長農產品貯藏期、加工期,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延伸。

 

  念好“山字經” 農旅融合成增收新引擎

 

  10月14日中午12時許,觀音橋鎮六合寨村4組村民楊修榮與妻子正在自家興辦的民宿里忙著做飯,不一會兒,一盤盤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菜就端上了客人的飯桌。“周末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今天的8桌是客人前兩天就預訂好的,明天還有10桌,房間也全部預訂完了。”楊修榮開心地說,兩年前就連走親戚竄門都需要借錢的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從去年10月開始,每個周末他們家至少可以收入5000元。

 

  楊修榮一家的改變要從鄰水縣建設柑子——觀音特色效益扶貧環線開始說起。近年來,為推進產業扶貧,鄰水縣連接柑子、觀音橋兩鎮8個貧困村,建設30余公里的產業環線,布局臍橙、花椒、李子、桃子等產業。就在這兩三年間,楊修榮所在的六合寨村經歷了華麗嬗變,楊家灣更是因為保留了上百年歷史的土墻房而聲名鵲起。也就在這時,楊修榮看到村里發展的希望,他毅然辭去工作,回家鄉建起了民宿,從此,一家人吃上了“旅游飯”。

 

  “在鄰水,通過發展民宿經濟吃上‘旅游飯’的,不只是楊修榮。”據該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鄰水多山,境內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由西向東平行展布,形成“三山夾兩槽”的獨特地貌。天然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山地資源,憑借這種優勢,全縣大規模發展經果林、開發鄉村旅游站點,使更多的村民依靠產業發展吃上了“旅游飯”。

 

  在柑子鎮,繆氏莊園集綠色餐飲、紅酒文化、生態種養等為一體,大力發展產業,不僅解決了當地300余名農民常年就近就業,也通過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探索了一二三產業復合業態發展。

 

  石滓鎮中城寨村地處川渝交界處,緊鄰重慶墊江縣澄溪鎮旅游景點華夏牡丹園。便利的交通條件,黃花梨、脆皮李、獼猴桃等10余種特色農業產業作支撐,還有明月山適宜康養避暑的氣候條件,以及古代驛道、明清古寨等一批人文遺址等,為該村走農旅結合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在城南鎮芭蕉村、豐禾鎮五華山、袁市鎮袁市廟村、甘壩鄉聯合村……也紛紛結合地理環境優勢發展康養、旅游產業。

 

  回首近幾年,鄰水以農業為依托,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如今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讓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旅融合已成為鄰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總的來講,近年來,我縣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民的腰包是越來越鼓了。”縣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走好生態路 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日前,袁市鎮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村辦集體公司簽訂的一份合同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合同上寫道:“合作社對村里種植的優質綠色水稻,按高于普通水稻的價格收購,同時,在以往的利益分配基礎上,合作社還在大米的銷售環節將收入以3:3:4的利益分配機制,給予村民和村辦集體公司各3成的利潤,鼓勵村民多用有機肥代替化肥,多種植優質綠色水稻。”

 

  鄰水是農業大縣,每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134萬畝以上,如何實現農業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并打造綠色品牌,一直是該縣農業部門探尋的目標和方向。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使用有機肥便是該縣農業綠色發展的探索之一。

 

  自2006年起,鄰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行動至今已有11個年頭,到目前為止,全縣測土配方施肥已達160萬畝。“通過項目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農民得到了技術和指導,掌握了科學施肥的方法,逐步轉變了盲目施肥習慣。”鄰水縣農技站站長彭政文說。

 

  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智勇通過近幾年對配方肥的使用以及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深入了解后,就對其“贊不絕口”。2016年,方智勇提出了合作社流轉土地增施有機肥,打造“滋心源”綠色優質大米的設想。目前,由該合作社“流轉+托管”的1萬余畝土地,80%左右都采用增施“有機肥+配方肥”的技術模式,實施稻稈還田,改變原有的常規施肥方式。

 

  方智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今年的收割情況為例,每畝施用商品化肥的稻田,按畝產1200斤計算,需施化肥100公斤,1.3元的收購價,產值是1560元。而每畝施用配方肥的稻田只需施肥40公斤,畝產就能達到800斤,2.5元的收購價,產值是2000元。再加上綠色優質大米在銷售環節中的分紅,這樣一來,使用測土配方施肥不僅減少了化肥在土地上的用量,還讓農戶降低了成本,在產值上更是遠遠高于常規施肥。

 

  “缺什么補什么,吃飽不浪費,自然不會對環境造成壓力。”彭政文如此比喻道。

 

  在袁市鎮,為了減少使用化肥,天華山臍橙園則采用了自制生活有機肥施肥的模式。10月16日,記者在業主呂仕平的帶領下走進該果園,剛入園區口,一股濃烈刺鼻的氣味就撲面而來。呂仕平告訴記者,這是工人在施有機肥所致。“這個有機肥采用豬糞+油殼+果粉+糠+黃豆+黃糖+牛奶等近10種生活肥料混合發酵制成,是根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對果園耕地土壤進行取土化驗分析,針對土壤養分狀況提出具體施肥建議制成的。”呂仕平說。

 

  彭政文告訴記者,這種模式有幾個好處:一是降低了成本;二是綠色環保;三是吸收更快。

 

  此外,記者還看到,偌大的果園,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盞殺蟲燈和一塊黃板。彭政文說,這也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一項實用新技術,目前全縣通過“空中點燈(殺蟲燈)、園內插板(黃板)、樹上掛盒(螨盒)”的方式,綠色防控面積達15萬畝。

 

  推進化肥減施增效,讓綠色生產向縱深發展,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天華山臍橙園的做法并非個例。彭政文認為,通過多年的項目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觀念已深入人心,已在全縣廣大農民群眾中形成了自覺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自覺施用配方肥的良好氛圍。

 

  從取土調查、測土化驗到田間試驗,從糧食作物到經濟作物再到特色作物的推廣應用,鄰水現代農業的綠色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