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記者來到溧陽市上興鎮橋東干村的長青糧油作物專業合作社時,看到大棚里的蘆筍長勢大好,工人們正頂著烈日給蘆筍除草、施肥。該合作社負責人潘國榮高興地說:“成年蘆筍畝產2000公斤以上,畝產效益在萬元左右,明年收益估計在100萬元左右。”
據介紹,該合作社擁有2800畝土地,以前一直種植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效益平平,潘國榮一直在思索如何走出眼前困境。去年,在翻閱農業資料時,他發現目前市場上蘆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降血壓,防治心血管、泌尿、淋巴等方面的疾病,且效益頗豐,便想著引種一些蘆筍試試看。隨后,他多次去南通、山東等地考察蘆筍市場需求狀況并學習蘆筍種植技術。
今年3月,潘國榮投資500萬元籌建了第一期百畝蘆筍種植基地,現在已經完成了蘆筍育苗及幼苗移栽。他告訴記者,種子是從美國引進的雜交“太平洋早生一號” 蘆筍品種,“種子價格是1萬多塊錢1斤,1斤可種10畝田,光種子就花了10多萬元。如果明年效益不錯的話,我們計劃每年推進100畝蘆筍種植,預期發展為500畝的規模。”
“蘆筍適應性強,易栽培,產量高,在我們南方可全年生長,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獲10—15年。雖然蘆筍可以露天種植,但我們還是搭建了大棚,以減少氣溫變化對蘆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說起蘆筍種植經,潘國榮頭頭是道,“蘆筍一般種后第二年可開始采收,其中6—8月為保根期,因為夏季天氣炎熱,蘆筍產量較低價格也低,不適宜采收。”
根據大棚蘆筍的灌溉要求,該合作社還投資20多萬元在田壟上鋪設了5萬多米微噴灌溉設施,使土壤始終保持濕潤,利于蘆筍生長。
由于蘆筍秸稈是天然、生態的飼料,有助于提升羊肉品質。合作社的3000多頭湖羊,主要喂食蘆筍秸稈,既健康又營養。同時,為了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的循環農業,真正實現種養結合,潘國榮還將湖羊產生的糞便施于蘆筍田里。羊糞這種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有機質,不僅可以提高大棚蘆筍的品質,還有效解決了羊糞“無處安放”的環境污染問題。
待明年第一批蘆筍采收上來之后,潘國榮計劃除了將新鮮蘆筍包裝好及時銷往北京、上海等地的經銷商處,還將對蘆筍進行深加工,制成蘆筍罐頭、蘆筍茶等產品,大大提高蘆筍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