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安徽省蒙城縣規模養羊場(戶)1560家,同比增長18.2%,尤其是標準化規模養羊技術得到了普遍提升。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原于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三區”科技工作者華金玲在蒙城縣開展的標準規模養羊技術推廣工作。
華金玲,女,1974年生,安徽科技學院動物科學院副教授、實驗室主任,“三區”科技服務地點“蒙城縣雙春山羊養殖場”。2015年她在蒙城縣開展“三區”科技工作103天,為蒙城縣羊業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華金玲說:“我雖然簽約于一個養羊場,但應面向全縣;若要服務好簽約場,必須了解更多的養羊場”。
所以她以蒙城縣雙春山羊養殖場為基礎,選擇了雙澗鎮恒祥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板橋鎮張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壇城鎮沈林牧業有限公司、馬集鎮宏強家庭農場、三義鎮李哲家庭農場等山羊養殖場為技術輻射點,形成全方位山羊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輻射網絡。
為使制定的技術方案更好適用于山羊養殖場,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和針對性,華金玲從所有輻射網點羊場采集精、粗飼料送安徽科技學院動科院實驗室化驗、鑒定,充分了解蒙城縣飼草飼料資源和營養成份,她同進行走于全縣山羊養殖場、戶,了解存在的問題、分析潛在的風險、醞釀最佳的養殖方案。
根據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和標準化規模養羊的實際需要,華金玲從羊場選址與建設,山羊營養搭配與飼料組成,山羊階段性營養供給,山羊階段性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技術普及和技術指導方案形成多個企業技術標準并加以推廣應用。
華金玲以簽約羊場和技術輻射網點為培訓基地,為當地畜牧獸醫站、山羊養殖場(戶)舉辦技術培訓班11期,培訓技術人員1150余人次,現場解決養殖技術難題50余個、減少養殖損失160余萬元。有力地促進了蒙城縣標準化規模養羊業的發展和技術應用與推廣。
在華金玲的精心指導和無私幫助下,各網點羊場的標準化程度和養殖水平均有了明顯提升。
他們一是注重品種選擇。目前多為優質安徽白山羊,生產性能優秀的波爾山羊雜交羊(選育),適宜于舍飼的湖羊等。二是注重組合繁育。純繁,雜交,雜交后的選育,育肥等。三是注重科學養殖。他們不僅優選精、粗飼料,注意多樣化、營養均衡化、日糧合理化等,還廣辟飼料來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節支增效,如,種植牧草,強化秸稈青貯、黃貯,適時利用花生秧、山芋藤等生作物秸、莖等。四是注重疫病防制。防疫、消毒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貫徹執行,設施、設備的完善,疾病的科學治療等。五是注重建設標準和養殖規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高床養羊,高壓點沖衛生養羊等,不斷提升養殖標準,擴大養殖規模,實現生產規范化等。
2015年底,蒙城縣雙春山羊養殖場存欄山羊1200余只,年出欄育肥羊2000余只,銷售收入150余萬元。基本達到了山羊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總體要求。山羊成活率98.5%以上。其他幾個網點羊場也已達到或基本達到以上標準要求,并同時輻射帶動周邊520余個養羊場、戶開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可謂成績顯著。
華金玲的“三區”科技工作得到蒙城縣農牧部門的首懇和廣大養殖人員的衷心贊許,同時助推了蒙城縣羊業的快速發展,她用科技為蒙城縣羊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