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工程是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保障,是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和諧穩定的民生工程。自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菜籃子”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菜籃子”建設發展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的良好勢頭。以下是各地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經驗做法:
上海市商務委:四舉措推進“互聯網+菜籃子”建設
近年來,上海市商務委積極貫徹落實“互聯網+”戰略,會同上海市相關部門以及各區縣積極探索食用農產品流通創新,重點推進傳統生鮮行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大力培育運營模式多元化、滿足需求多樣化、服務水平精細化的多種類型的“互聯網+菜籃子”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推動“互聯網+菜籃子”進社區,拓展社區生鮮服務,發展以自動售菜和網訂店取為代表的社區智慧微型菜場模式和網、店結合的社區生鮮店模式。其中,強豐、廚易時代、食行生鮮等企業積極在全市布點社區智慧微菜場。
二是推進傳統標準化菜市場與互聯網的創新性結合,運用標準化菜市場線下資源優勢,拓展線上市場。推動傳統菜市場管理公司與互聯網+生鮮新模式企業開展合資合作。比如,普陀區永昌菜市場管理公司推出永昌在線O2O平臺,運用公司下屬標準化菜市場的線下資源優勢,與線上市場結合。銘言公司管理徐匯區標準化菜市場的企業,與互聯網+生鮮新模式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將菜市場升級改造為網、店結合的社區生鮮店。
三是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探索開展互聯網條件下的轉型升級,鼓勵批發市場整合線下農產品資源和客戶資源,與生鮮電商開展緊密型合作,打造線上線下互動平臺。比如,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積極打造生鮮電商孵化基地,首批引入農產品電商,連接產地、電商、經營戶、服務商的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
四是支持不同類型的生鮮企業建立富有個性和特色的業務新模式。目前,發展了會員定制直配+線下體驗互動、都市菜園的線下資源整合+線上開放共享、1號店的網上超市+社區服務中心等多種模式。來源:國際商報
天津市: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結構
從天津市種植業管理辦公室獲悉,2016年天津市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全年蔬菜總產量將穩定在460萬噸以上,實現總產值95億元以上,進一步豐富市民“菜籃子”,鼓起農民“錢袋子”。
天津市將按照減糧、增菜、增林果、增水產品的“一減三增”思路,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計劃調減糧食種植以發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牧草等高效經濟作物35萬畝。建設高標準種植業生產基地和設施示范園區,年內建設5個糧食生產基地、19個蔬菜生產基地、3個果品生產基地和60個設施示范園區。實施蔬菜設施標準化改造項目,進一步優化提升現有蔬菜基地設施。
此外,天津市還將實施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項目,年內在津郊擇優篩選一批農民合作組織或農業企業承擔標準園創建任務,加強依標生產、采后商品化處理、質量安全溯源、產品品牌建設,增強蔬菜、水果基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應急供應能力。來源:今晚報
海南省商務廳:將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
2016年,海南商務廳積極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推動海南蔬菜運銷批發企業與云南、廣西等蔬菜生產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產銷合作機制,穩定蔬菜的市場供應。同時,嚴厲打擊壟斷經營、價格操縱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
海南商務廳將加大調研力度,摸清造成菜價居高不下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原因。進一步強化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推進公益性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重點推動海口市建成輻射全省的大型綜合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和東、中、西部區域性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同時積極爭取商務部支持海口、三亞納入全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繼續完善市場調控體系建設,提高應對菜價異常波動的能力。另外,商務部門還將聯合有關部門加大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壟斷經營、價格操縱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來源:南海網
海口市:全面凈化市民菜籃子
海口市從1月初開始,全面凈化市民菜籃子,以確保市民吃上放心食品。海口全面凈化菜籃子,主要是從源頭抓起,建設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農業生產基地,從規劃、選地、引水、設點、生產及管理方面嚴格把關,建立規范的生產管理檔案。目前該市已有346頃的葉菜生產基地成為海南省首批認定的無公害瓜果菜生產基地。
1月底,海口市還將在本轄區主要路口設立農產品檢驗檢測站,拒絕農藥殘留檢測未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并要求市場業主配備檢驗檢測儀器,方便市民檢測農產品。另外,由質監部門和衛生部門組織人力對海口市區內的各農產品店鋪進行不定期檢查。檢驗檢測合格者,由有關部門向該店鋪頒發合格證書和匾牌;未合格者,一律禁止銷售。
海口市還將投資1000多萬元,啟動“放心食品連鎖店”工程,開設無公害農產品專賣店,并計劃年內在海口開設10家連鎖店。有關部門將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檢。
北京市海淀區:多舉措打造全社區覆蓋蔬菜供應保障體系
1月11日,從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獲悉,2015年,海淀區共關停有形市場131家。海淀區商務委副主任余新星介紹,在疏解的同時,通過增設固定式便民服務網點、引導周邊現有超市擴大果蔬銷售面積、開通流動售菜車、回歸原有配套商業設施等多種措施,保障居民“菜籃子”等日常生活需求不受影響。力爭到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積在20平米以上零售網點500個,到2018年底,達到700個的總目標,形成以駐店經營為主、直通車進社區為輔、網上配送為補充的社區全覆蓋蔬菜供應保障體系。
余新星表示,海淀將逐步建立蔬菜零售價格監測及可追溯體系,讓居民買菜更放心。今后在海淀區各處的規范化終端網點,如菜站、超市等,蔬菜銷售都將逐步提供機打小票,保證消費者購菜后發現問題“有據可依”;并通過建立蔬菜來源的備案系統,規范化的蔬菜零售終端都要實現菜品來源備案,有據可查。
余新星說,海淀將成立“蔬菜供應聯盟”,從源頭把控好菜品質量,通過組織轄區企業與優質蔬菜供應源頭,開展產銷對接、基地聯采等活動。
目前海淀區正加緊制定《海淀區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務業的品質提升實施方案》,在實現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代收代繳和再生資源回收等8項基本便民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將打造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電商化的城市生活性服務業新格局。
提升社區連鎖化水平,也是目標。余新星表示,將逐步規范各類基礎性社區商業終端網點,如規范化菜籃子、對早餐網點進行統一標識,并整合現有資源,逐步提升基礎性社區商業服務網點的連鎖化水平,鼓勵優質連鎖社區商業企業在海淀區開設網點。海淀北部地區一些保障性住房,商業配套較少,也將引入連鎖品牌,保證民眾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