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南瀏陽普跡鎮先進種植模式帶動村民致富

   日期:2016-01-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5300    評論:0    

  同一塊田,上半年用于種植水稻,水稻收割后的“閑田”用于種植蔬菜,每年如此循環被稱為“稻菜輪作”。沿襲這一種植模式,瀏陽市普跡鎮書院村全村的土地實現流轉,目前白菜薹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帶動全村村民增收致富。

  剛走進書院村,成片的白菜薹地立刻映入記者眼簾,一株株白菜薹在晨露點綴下青翠欲滴。正在菜地摘菜薹的就是書院村的村民王運泉,已經年過半百的他,現在還種植了6畝地。見到記者到來,王運泉笑著算了一筆賬:“我們這塊地,上半年種植水稻和毛豆,下半年就開始種植蔬菜,一直都是這樣輪著種,一年可以增加收入一萬多元。”

  據了解,以前,村民們秋季收完水稻,“各自為政”搞種植,形不成規模,農產品也賣不了多少錢。推廣“稻菜輪作”模式后,大批農民種植菜薹,產生了規模效應,催生了大批蔬菜經紀人。如今,在書院村形成了10個合作社聯盟,越來越多的蔬菜種植大戶開始瞄準“稻菜輪作”模式,有的種菜大戶甚至連片種植了五六百畝。而且實行了統一的技術管理和耕作,進一步打響了普跡鎮的蔬菜品牌。

  一年多種、土地不荒是書院村的農耕傳統。如今,1月至7月種毛豆,5月至10月種水稻,8月至12月種菜薹,既調整了農業結構,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在蔬菜產業開發中,普跡鎮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區域布局”的原則,擴大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2015年,蔬菜生產總面積已達2.2萬畝,年產無公害蔬菜4000萬斤。注冊了“新期綠”、“綠洲”2個商標,初步形成菜薹、辣椒、毛豆、茄子、秋豆角、白黃瓜六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

  瀏陽市普跡鎮農業發展辦主任萬玨介紹,“稻菜輪作”的種植方式減少了病蟲災害,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實現了綠色、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而在農業技術專家的指導下,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質量提高了,讓村民不僅實現增收,還學會了科學耕種的知識,同時也為長沙市民吃上放心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