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姓名:王海智
創業團隊:婺城區鰍海家庭農場
創業領域:生態農業
創業夢想:生態安全,回味原野
創業目標:打造中國泥鰍繁育第一企業,做中國好鰍苗
創業感言:爭做一個合格的新農夫
在浙江金華市婺城區白湯下線與豪森路交叉口處,有一片安靜的農場,池塘里偶可聽聞泥鰍雀躍于水面的聲響。池塘邊有一個瘦高身影,正在觀察池塘里的水質與泥鰍生長情況。
他就是婺城區鰍海家庭農場的創辦者,1987年出生的金華小伙王海智。這個在城里出生長大的年輕人,沒有任何農業知識背景,卻選擇涉農領域創業。兩年后的他,有了自己的農場,年產值可達180萬元,他掌握的泥鰍種苗繁育技術在全國數一數二,還開班培訓各地趕來的養殖戶。
創業不走尋常路
戴著眼鏡的王海智,顯得斯文靦腆。可他說自己現在是個不折不扣的農夫。
大專畢業后,王海智換了很多工作,汽車銷售、出租車公司管理、幫人寫文案稿等,都是在遮風避雨的寫字樓中。他說,自己有著85后的浮躁與沖動,更有著85后的激情與執著,不甘于平淡的他選擇了自主創業。
一般說起85后創業,大家會聯想到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或餐飲服裝之類的產業,王海智的父母曾建議他在市區開店賣水果或百貨,可他偏不走尋常路,一頭往農村里扎。
為何選擇涉農領域?王海智說:“年輕人大多認為搞農業不體面,沒前途,太辛苦。我卻覺得農業正在發生改變,它的領域廣,市場大,足夠個人發揮。”
通過實地考察分析,王海智決定專攻泥鰍繁育和養殖。他發現泥鰍價格長年較穩定,市場不愁銷路。如果可以自己孵化培育泥鰍苗,還能大大降低養殖成本。目前國內搞泥鰍繁育的還沒有一家技術完全成熟的企業,泥鰍育苗是水產行業公認的難題。這讓他嗅到了商機,看到了前景。
入行之初,王海智可謂一竅不通,得知安徽、江蘇、廣州等地有專門的泥鰍孵化培育課程學習,他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去求學,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
2012年,學成歸來后,王海智籌集30萬元資金,在婺城區白龍橋鎮辦起了自己第一家農場,占地約15畝。創業之初的艱辛如今難以用語言形容,他曾因經驗不足、操作不當,導致200多萬個種卵死亡,損失慘重,還曾遇到育出的鰍苗放入塘里10多天后通通不見的怪事。屢敗屢試,不曾氣餒。所有的粗活、累活,細活,王海智都親自干。
位于白湯下線附近這片60多畝土地,是王海智投入建設的第二個泥鰍培育基地,除了培育泥鰍種苗外,在他的農場里已經可以看到集合了蚯蚓、泥鰍、黃鱔養殖環境生態修復和菱角、蓮藕等水生植物的池塘,這是他在探索節能減排、立體種養的新模式。近兩年,農場已扭虧為盈。
泥塘里“挖金”前景大
現在,王海智不僅自己走向了致富道路,還開設了培訓班,傳授育苗和養殖技術,帶動周邊數十戶農戶共同致富。他自豪地說,自己所掌握的一整套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繁育成功率,目前,他的寸苗畝產量可達30萬尾,市價800元/1萬尾。1個半月便可長成寸苗出售。一年可做兩三批。
王海智很看好泥鰍的市場前景。他告訴記者,泥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低,能降脂降壓,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大眾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和“水中人參”之美譽。
他說,因耕作方式的改變,野生泥鰍產量銳減,泥鰍養殖是一個新產業,企業化養殖的,金華目前只有他這一家。國內泥鰍市場需求量達到每年30萬~40萬噸,但市場僅能供應20萬~25萬噸,缺口很大,因而拉動市場價格年年攀升。目前金華菜場超市里,普通的本地青鰍要賣50~60元/公斤。國際市場對我國泥鰍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訂單年年增加,尤其是韓國需求量最大。
下一步,王海智準備在泥鰍塘邊種上果樹,提供垂釣燒烤抓泥鰍等休閑項目。在不久的將來,他還想創建一個集泥鰍培育、養殖、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在城里開一家泥鰍體驗店,讓市民看到鮮活泥鰍的生長,通過直播視頻觀看泥鰍的繁育過程,展示“生態安全、回味原野”的養殖流程,增加試吃區域。由于泥鰍個小修理麻煩,所以有些人不會經常買來自己做。為改變這一缺陷,他還計劃將泥鰍去內臟后真空包裝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