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眾籌,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是電影、商業等,將眾籌這種互聯網新模式與農業結合,特別是與精準扶貧結合還很少見。不過,日前,一個通過眾籌模式,在網上銷售蘋果,實現精準扶貧的項目在靜寧順利完成,這種新穎的模式不僅為我省農產品銷售開啟了一條全新的渠道,幫助貧困農民增加了收入,也為我省精準扶貧打開了新的思路。
所謂眾籌,就是小企業或個人借助團購+預購的形式,利用互聯網和社會化網絡社交平臺等工具,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為這些有創意而缺資金的小本經營者獲得必要的資金援助。
嘗試農業眾籌脫貧的人叫賈喜院,是靜寧縣治平鄉后溝村一個普通的果農。在他家的果園里,記者發現在這些色澤鮮亮的富士蘋果上,寫著諸如“白富美”“麻小”“擼串”等網絡詞匯,顯得與眾不同。
“這些就是眾籌項目的定制蘋果,每斤比別的能多賣2元錢,總產量算下來,總收入要比往年可能要高2萬到3萬元,差不多有10萬元了。”看著滿園碩果累累,賈喜院興奮地說,“蘋果上的字,就是把字模貼在蘋果表面,等陽光給蘋果充分著色后,再取下字模才‘長’上的。”
賈喜院的蘋果之所以獲得了良好的銷路,得益于“互聯網+精準扶貧”這一思路。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賈喜院參加了一個名為“宜蘋果”的眾籌項目,是由“眾夢網”開發的。在這個項目中,“眾夢網”通過銷售平臺,以“團購+預購”的方式向網友籌集項目資金。在預售完成后,貧困農戶就可以提前拿到部分預售款,集中精力進行果園的后期管理、提高果品質量。至于蘋果上的字,也是由用戶提前選擇好,再由眾夢網反饋給農戶完成“深度定制”的。
借助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模式,賈喜院生產的2000盒蘋果只用了一周時間就預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