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新發地轉戰高碑店首都“菜籃子”升級

   日期:2015-11-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52    評論:0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作為首都“大菜籃子”的新發地市場正在升級改造,“內升外擴”是新發地今后的發展規劃。

  目前,新發地在河北高碑店籌建了分市場。分市場占地2081畝,設有果蔬交易大廳、大型智能冷庫、干副交易中心等項目,10月29日開始試運營。

  未來,新發地市場作為首都的“大菜籃子”,而高碑店分市場將是北京新發地本部市場的供應基地,兩地將形成“功能”互補。高碑店分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本部的調控功能,避免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保障首都農產品供應。

  過去

  地上隨處是垃圾附近擁堵是常事

  今年是徐柱來北京的第20年,在新發地市場工作也已有15年時間。如今,他是新發地市場悠樂果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創始人和負責人。

  徐柱記得,2000年他到新發地時,新發地市場還算是個村子,水泥打的場地,成片的平房,最高建筑也不過兩層樓,不少商戶露天支起攤位。車輛和人也不多,整個市場總共也就幾百人經營。

  2003年開始,徐柱有了自己的店,20多平米的面積。他還雇了一輛金杯車,作息開始“黑白顛倒”。

  每天凌晨2點,徐柱起床,開著車去四道口、明光寺、玉泉營等老北京批發市場去采購貨源,一車能拉1萬多塊錢的水果。早上6點之前,他必須回到新發地開始銷售,一般要忙到中午12點左右,才能把貨賣得差不多。

  當時,徐柱一天能掙300到500元。如果趕上周末人多,再早起一點,可以拉兩趟貨,賺的錢能多點。

  2005年起,新發地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十多年間,新發地市場從15畝地、15名管理人員擴大到占地1520畝、管理人員900多人、固定攤位2000多個。新發地市場建立了數十個多層樓的果品、蔬菜交易中心。

  市場越來越大、客流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擁堵、土地等問題逐漸顯現。“貨多、車多、人多”,是徐柱對前幾年新發地的最深刻印象。

  交通擁堵是最大的問題。徐柱回憶,那時早晨拉貨回來進市場,最起碼要堵半個小時,有時甚至堵2個小時,2010年到2012年最為嚴重。

  不少商戶還總結出了避開高峰期規律:要么早晨五點前到市場,要么上午十點后出市場,否則根本走不動。

  “工作環境也夠嗆”,徐柱說,那時新發地市場環境跟現在比差遠了,地上隨處可見爛菜葉、爛蘋果,每天都能拉走幾百噸的垃圾。

  升級

  加入線上交易商戶日交易額翻百倍

  近兩年,新發地沒有繼續擴充,而是不斷探索升級改造方式,最終確定“內升外擴”的發展模式,包括改造、升級硬件設施,計劃建立地上地下各三層的立體式蔬菜交易中心和果品交易中心。

  “現在幾乎看不到車輛一堵一兩個小時的狀況了,市場的設施也更現代化,工作起來舒適多了。”說起如今的新發地,徐柱很滿足。

  同時,新發地的銷售模式也在升級,開始打造B2B、B2C等線上交易模式。

  “新發地生鮮”的線上交易平臺已于10月18日上線,目前約有100個新發地商戶在平臺上銷售。客戶前一天晚上7點以前預訂,第二天可直接送達。目前,平臺每天有近20萬元的交易額。

  新發地市場相關負責人說,這種銷售和配送方式更加精確,點對點配送,可以保證凈菜供應,也會減少配送車往返造成不必要的交通量。

  新發地還在全面發展小區直通車、小區便民店,目前已覆蓋400多個小區。新發地計劃在各小區的便民店旁,建立單獨的“新發地生鮮”,配有服務員。社區居民只要在網上下單預訂,“定制”蔬菜、水果等將被送至“新發地生鮮”里冷藏,居民下班后可直接憑姓名去領取。

  新發地支持商戶“上線”,徐柱也在思考怎么跟上潮流。他現在有自己的公司,經營面積300多平米,倉儲面積加流動交易面積共約3000平米。去年5月1日,徐柱創辦的電商品牌“悠樂果”正式上線,目前已在京東、天貓、1號店等第三方平臺銷售,未來也打算加入“新發地生鮮”。

  “去年每天交易額只有四五百,現在每天至少有四五萬了。”徐柱說,他很看好這種“互聯網+”模式,這一方面擴寬了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能推廣品牌。徐柱介紹,他現在的銷售模式是:三分之一供應給大超市、三分之一供應給自由市場,剩下三分之一用于電商交易。“現在公司年交易額約有8億元。”

  疏解

  倉儲轉戰高碑店交通便利租金便宜

  升級同時,新發地也在“外擴”,即疏解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倉儲物流功能。

  目前,新發地已在河北高碑店建起了分市場,并于10月29日開始試運營。不少北京新發地的老商戶,也隨著這一趨勢“轉戰”高碑店。

  從北京到高碑店,40分鐘的車程,對張偉來說,這條路上充滿了希望。

  張偉原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的食用菌大戶,是京東綠奧食用菌配送中心負責人。如今,他把倉儲、中轉業務都轉移到了高碑店,北京新發地市場只保留了銷售業務。他還把30多家客戶帶去了高碑店,這占他所有客戶七成左右。

  說起如今在高碑店分市場的情況,張偉顯得很知足。他說,以前在北京新發地市場一年的租金得15萬,而高碑店分市場一年租金五六萬就能搞定;同時分市場臨近國道,也不會堵車,交通比北京新發地更便利。

  對比起硬件設施,張偉說,在北京只有一個辦公室,商戶擁擠。而高碑店分市場的辦公大廳寬敞,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完善。今年年底,公司300多名員工都會搬過去。

  北京新發地的菌類市場,張偉也不打算放棄。未來他打算兩地往返,在北京做產品展示和銷售,在高碑店做大宗中轉業務,同時保證北京市場的貨源供應。

  同樣從北京轉移到高碑店的商戶陳亮,跟張偉想法類似。陳亮的業務主要面向北京、東北、內蒙古等地,他在高碑店擁有5個庫房,面積總共近1200平米,遠遠大于此前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的300平米庫房。

  現在的高碑店被定義為“物流園”,大門口有醒目的“北京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名牌,數十輛貨車進進出出。

  高碑店分市場的建立,讓經常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去北京新發地進貨的張浩很開心。張浩說,以前在北京新發地進貨,如今在高碑店分市場,每車可以省300到400元的運輸成本。

  目前,北京往返高碑店運貨的多是汽車,共有60輛左右。以后還將建設高碑店物流園高鐵,往返北京的農副產品將主要通過鐵路運輸,這將帶動更多以前常在北京采購的大宗物流商戶轉移到高碑店采購。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