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縣37歲的農民陸威鋒最近有點忙,手機沒有消停過,還要接待一撥又一撥前來參觀、簽合同的農民,大家只有一個目的:向陸威峰“取經”。
“小陸培育的黑枸杞苗特別好,今年4月份栽的,現在就掛果了,我們明年也打算種枸杞。”近日,在尉犁縣團結鄉林業站,10多名前來簽預售合同的農民將陸威鋒的辦公室圍了個滿滿當當。
尉犁縣興平鄉哈拉洪村的申樹明家里有30多畝地,種了十余年棉花,如今,棉花價格不穩定,采摘工人也緊缺,他打算明年試種黑枸杞。
“我們村里今年有人種了,效益很不錯,所以我提前就來訂苗子。”當天,按照每株苗0.5元的價格,申樹明簽訂了3萬株的購苗合同,并交付了500元訂金。而他的合同編號已經排到了102號。
“最近這一個月,就簽了2000多萬株的合同,陸續還有人來。”陸威鋒疲憊的臉上掛著笑容。這笑容來得不容易。
2013年初,陸威鋒在尉犁縣注冊成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家家庭農場——尉犁縣紅旗家庭農場,2014年,他又赴青海、寧夏等地考察,最終決定發展黑枸杞產業。“黑枸杞耐寒、耐干旱和鹽堿,特別適合咱們這里的氣候和環境,而且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經濟效益高。”陸威鋒說。
2014年,尉犁縣委、縣人民政府制定出臺了《尉犁縣2015年枸杞產業發展優惠政策》,更讓陸威鋒堅定了發展黑枸杞產業的決心。
枸杞能否種好,育苗是關鍵。陸威鋒將眼光放在了黑枸杞苗的培育上。“我以前也沒有種過,所以特別邀請了自治區林科院的十余名林果專家教授,幫忙指導。”陸威鋒說道。
2014年,陸威鋒和這些專家們在育苗大棚里反復研究實驗了一年,終于培育出了理想的黑枸杞苗。
在陸威鋒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他的“黑枸杞示范田”:“你看,這些苗都是今年4月初才栽的,現在已經掛果了。”記者看到,一顆顆粒大飽滿的黑枸杞長勢喜人,十余名采摘工人忙著收枸杞。
地的主人魏生財高興得合不攏嘴:“現在已經收了5噸多了,每公斤收購價是80元,這25畝地今年效益在100萬元左右,真是找到了致富的”金果“了。”
今年初,陸威鋒還成立了全州首家黑枸杞研究所,致力于黑枸杞的良種繁育、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和加工等。陸威鋒說:“去年,我培育的黑枸杞苗銷量達1000萬株,今年25座育苗大棚的育苗能力將達5000萬株,目前已經完成2000萬株訂單量。”
“黑枸杞的生態價值和經濟效益都很高,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農民發家致富。”陸威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