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娟是滿歸森工公司職工群體中培植食用菌的家庭經濟大戶,她培育的黑木耳、蘑菇等食用菌類產品在滿歸當地乃至北部林區遠近聞名、享有盛譽。根河市把她培育的黑木耳作為申辦“中國根河黑木耳國家地理保護標志”檢測樣品。
早在2005年,王蘊娟就接觸并逐步學習掌握了食用菌培育培植技術,但始終處于小規模、低水平家庭種植階段。2012年,在公司工會領導的鼓勵支持下,王蘊娟堅定了發展食用菌產業的信心。王蘊娟選定了一處很大的閑置工廠作為生產基地,車間廠房面積共有4305平方米,基地栽培場地達20畝,滿歸森工公司又在生態功能區孟貴河畔特批了一處60畝的野外栽培場地,能夠擺放數百萬袋菌袋。王蘊娟自籌資金購進先進設備,聘請技術人員,按照公司家庭經濟示范戶的標準進行產業基地創建。
王蘊娟先后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尚志、葦河;吉林省敦化、汪清、黃松店、黃泥河等地區學習考察木耳、蘑菇、靈芝的培育技術,考察了綏陽、葦河、滕州等食用菌大市場,掌握各個菌類品種栽培狀況和銷售行情,把最適合北部林區地域條件的優良菌種引入食用菌生產中。她把學習到的新興技術和工藝向周邊的職工和群眾傳授和普及。王蘊娟信奉“產業要靠大家做”的產業發展理念,和她一起工作的許多職工群眾都學會了黑木耳、蘑菇的全套種植技術,有很多人自立門戶成為新的種植戶,成為這個產業的從業者。
為了和政府的惠農政策對接,爭取政策扶持,迅速做強產業,王蘊娟依托基地實行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模式。憑借自身的產業基礎、技術水平以及地區影響力,積極向政府爭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目前已有項目獲得政府財政部門審核認可。2014年,王蘊娟和行業同仁發起成立“根河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促進會”并擔任理事,她的基地被確定為“根河市創建百萬袋食用菌生產基地”之一以及“中國根河黑木耳”國家地理保護標志3家備案產業基地之一。
當前,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王蘊娟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成了安置職工群眾就業的理想場所。王蘊娟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擁有20萬袋黑木耳、10萬袋滑子菇的生產規模,生產及采摘時期能安排50多人就業。基地常年雇用20多名林業職工的家屬上崗工作。
王蘊娟的生產基地每年為林業職工提供優質的三級菌成品菌袋,2014年,林業局防火辦職工楊洪偉在基地以成本價購買了1.5萬袋黑木耳菌袋,平均單產干品0.08市斤,純收入3.45萬元。對于家庭困難的基地員工,王蘊娟每年無償贈送他們一些菌袋,對于同行及個體種植戶,無論是材料物資,還是技術方面出現問題,王蘊娟都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目的就是讓他們多增加一些收入。
王蘊娟通過發展家庭經濟項目逐步建成了食用菌生產基地,成為滿歸森工公司首屈一指的食用菌產業家庭經濟示范戶,每年除去生產成本、人員工資之外,人均增收達到5萬元。王蘊娟用自己的產業基礎和技術特長,承擔起企業賦予責任和使命,影響帶動身邊的職工群眾致富,為林區經濟轉型發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