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鄭光建,是清鎮市衛城鎮迎燕村村民,今年43歲。目前他創辦的“清鎮市鄭光建養殖場”是衛城鎮規模最大的肉鴿養殖場,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在從事肉鴿養殖之前,鄭光建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外出務工者。2000年,鄭光建外出廣東打工,拼搏幾年之后,隨著自己視野的開拓,鄭光建不甘于一輩子替人打工,便有了回家創業的想法,并于2009年10月帶著自己的全部積蓄返鄉創業。
回家后,鄭光建先是像許多通過養殖致富的農戶一樣投資養雞,在衛城鎮蔡水村鳳凰至蔡水中段(屬原街上村大沖土)修建了一所養殖場。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加上自己初出茅廬,養殖經驗不足,很快養雞場就敗落下來。在養雞失敗后,頭腦靈活的鄭光建開始認真總結失敗的原因,分析當前的家禽養殖市場,決定更換養殖品種。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找資料等,最后鄭光建決定進軍當地還很少有人涉足的領域——肉鴿養殖。
在肉鴿的養殖上首先是種鴿的選取,目前飼養較多的是香港王鴿和獅子山王鴿。香港王鴿是港澳養鴿專家通過當地品種與內陸肉鴿雜交育成的良種,獅子山王鴿是廣東英德縣國有獅子山特種養殖場選育的新品種,是全國唯一能夠達到國家特禽育種委員會專家組提出培育的“廣東王鴿”各項指標的肉鴿良種。經過仔細的了解,鄭光建決定選擇獅子山王鴿作為種鴿,并于2012年8月進了50組種鴿進行喂養。
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邊養殖邊學習和總結經驗,每天觀察鴿子的生活習慣,研究飼養鴿子所需的飼料配比等,鄭光建從一個門外漢漸漸變成了這一領域的行家,目前他的養殖場已發展到鴿籠100組,種鴿4000只,青年鴿2000只,乳鴿600只。在養殖之余,鄭光建還會與同行相互交流經驗,上網觀看肉鴿養殖視頻等,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不斷進行創新,用買來的鴿子和本地鴿子進行雜交試驗,希望能夠培育出自己的品牌鴿子。
經衛城鎮人社中心大力宣傳和引導,2012年4月,鄭光建參加了SYB創業培訓班,并將自己的養殖場申報成為微型企業,積極申請國家的政策扶持。在掌握了養殖技術之后,鄭光建認識到還需要增加管理知識,提升自己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開拓市場技能,使自己的企業走向正規軌道,做大做強。而這些對鄭光建來說,不過是他成為衛城地區特禽養殖大戶的第一步。
鄭光建說,雖然目前肉鴿養殖前景非常好,但其中也不是沒有風險。養殖業是一個情況復雜多變的行業,肉鴿養殖也不例外。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做好中長期的打算和規劃,持之以恒,并根據市場行情適當科學地調整養殖規模和品種,才能終成為養殖業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