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區建設辦事處陽光小區陳劍鋒家的溫室里,一層層擺放整齊的菌袋上,一朵朵乳白色的蘑菇恣意生長,甚為喜人。陳劍鋒說,可別小看這一朵朵的小蘑菇,這可是俺家的‘小銀行’,一年四季都有進賬呢!隨著特色種植業的大力發展,在海拉爾區像陳劍鋒這樣的農民已數不勝數。
近年來,海拉爾區委、區政府一手托著市民餐桌,一手牽著農戶,傾力編織“菜籃子”。一項項切實可行的好政策,一個個堅實有力的好舉措,奏響了一首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民生幸福交響曲。
立足本地實際,發揮區位優勢,著力轉方式、調結構、優布局、提質量、增效益,加大蔬菜生產投入,提高蔬菜生產科技含量,制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使蔬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按照“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海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精品蔬菜基地,不斷擴大反季節蔬菜生產規模。目前,奮斗鎮和建設辦事處建設的兩大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據了解,2014年海區蔬菜種植總面積1.846萬畝,蔬菜總產量9.7萬噸,設施蔬菜種植面積5207畝,蔬菜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項主要產業。
用工業理念、市場化思路、品牌化戰略強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積極創建和打造綠色蔬菜品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和消費認可度。番茄、黃瓜、辣椒等產品已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并叫響“綠康”、“綠友”、“光健”等蔬菜品牌。同時,海區積極引導大型蔬菜流通企業與蔬菜批發企業合作建設平價蔬菜超市(銷售點)和平價蔬菜攤床,加快社區平價蔬菜銷售點建設,以蔬菜直采直銷、降低流通成本等方式降低蔬菜價格,讓市民得到了實惠。
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企業家投入蔬菜產業,進一步提高蔬菜產業化程度。狠抓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引導農民采用“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從松散型向實行統一管理、供種、用肥、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銷售等六統一的緊密型組織過渡。截至目前,已發展金星、友好、友聯等蔬菜專業合作社3個,入社會員超過200戶,戶均實現增收15%以上。
為有效提高蔬菜生產效益,海區堅持科技強農戰略,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完善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服務機制,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通過“農信通”、送科技下鄉等方式積極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不斷普及農業先進技術和農業新成果、新品種,傳播現代農業科技信息以及先進管理方法。大力實施農村實用技術、農民創業、農民信息技術、陽光工程等農民培訓工程,建立科技幫扶機制,加強科技特派員隊伍和信息技術服務。
今年,該區將進一步加快提高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創新經營管理機制,推動乳制品、肉制品、蔬菜精加工企業提檔升級,加快發展,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的城郊型現代農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