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女羊倌,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可能情不自禁地想到6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兩人如今都已年近花甲,姐妹倆曾當選為全國人大第四、第五屆代表,玉榮曾是團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國殘聯第一、二、三屆代表、還獲得“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自強模范”等稱號。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新近石樓縣羅村鎮柏林則村出了一位現代版女羊倌。在農村人千方百計想擠入城市的今天,一個26歲的女孩卻偏偏選擇了做偏
遠山村的女羊倌,每天陪伴她的不是時裝走秀、輕歌曼舞、炫目的霓虹燈,而是身著深藍色勞動服飼養白色的羊群,打掃糞便滿地的羊圈。她,就是榮獲呂梁市首屆青年創業大賽實效類三等獎的石樓縣萬順達養羊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曹海利,一個活脫脫的女羊倌。
不甘受困苦打拼
曹海利于1986年出生于石樓縣靈泉鎮指南村一個偏僻的山村,父母是農民,兄妹四人。由于家境貧困,2001年,15歲的曹海利在僅僅讀了一年初中后,被迫輟學,外出打工資助弟弟妹妹們上學,她先后在太原、北京、天津等地當過飯店服務員、快遞員、制藥廠工人,憑著農村孩子吃苦耐勞、誠實淳樸的品質,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尊重。2007年,22歲的曹海利在農村已經算是“大齡女青年”了,父母連珠炮般的電話催促她回老家結婚了卻他們的心愿和牽掛,非常孝順而又善解人意的曹海利回到農村,于2008年經人介紹嫁到了羅村鎮柏林則村,丈夫王彥偉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言語不多、憨厚樸實、吃苦耐勞。幾年來在城市打拼的艱辛,使曹海利下決心在農村開辟生活的新天地。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連串的不幸偏偏打亂了她平靜的生活。先是在鋼廠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丈夫落下了一身職業病,尤其是腰椎盤突出,不能再干重活,全家失去了收入來源。“屋漏偏遭連陰雨,行船又遇頂頭風”,孩子又得了肺炎,在呂梁市人民醫
院住院治療花費三萬多元,本已經濟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曹海利哽咽著說:“最艱難的時候連孩子買奶粉的錢都沒有。”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在了一個只有26歲的農村婦女“柔弱”的肩膀上,“一分錢逼倒英雄漢”,更何況是一個成家不久的女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童年時農村生活的磨練和少年時外出打拼的經歷鑄就了曹海利永不服輸的性格,以她特有的堅強和剛毅開始了新的創業。
挑戰逆境勇創業
曹海利深深地感到,僅靠通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種自家的責任田來解決她家庭的困難是杯水車薪,依靠政府的救助更不現實,必須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超常規的致富路子。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對養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電視上一個關于農民養殖波爾山羊的欄目吸引了她的全部注意力。經過反復思量后,她決定圈養波爾山羊。在世俗的觀念中,農村放羊是被人瞧不起和鄙視的職業,女人放羊更是天下奇聞,曹海利的想法遭到了巨大的阻力,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都勸她改弦易轍,一些旁觀者更是冷嘲熱諷,盡說風涼話。不服輸的性格決定了她不言棄、不罷休的作風。用曹海利的話說就是:“我這個人雖然文化不高但特有主意,認準的事就一定要干。”所以不顧家人的反對,她毅然決定圈養波爾山羊40只。但由于缺乏技術,再加上沒有經驗、氣候不適等原因導致她圈養的羊發病率很高,產下的小羊羔全部死亡,初次創業就這樣賠得一塌糊涂,舊債沒清又添新債,全家人都不給她好臉色,天天數落她“不讓你干你非要干,這下可好,債越欠越多,五年你都還不清”。文化水平的欠缺和缺乏養殖技術和經驗使她吃盡了苦頭,初次創業就遇到了“開門黑”。曹海利心里一遍遍追問自己:“難道我不適合創業嗎?難道我選錯了項目嗎?難道我的命運就是這樣?不!我的命運不是這樣,我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困難和挫折是弱者的墳墓,是強者的加油站。在困難面前,有的人畏縮不前,有的人迎難而上,有的人逃避現實,有的人手足無措。曹海利則是獵人心態,一擊不中,調整槍口,瞅準時機,再次出擊??是蟪晒Φ膹娏以竿蛣摌I的磨難更加堅定了她創業的意志和決心,挫折使她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一次失敗不是她創業的終結,而是新的起點。她的潛意識里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成功。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她決定再次創業。
不畏挫折再奮發
“失敗是成功之母”,經過認真總結失敗的經歷和教訓,分析市場走勢,研判國家相關政策后,曹海利覺得圈養羊切實可行。2013年我市“8+2”農業產業化項目政策的出臺和市場對羊肉需求的與日俱增,以及農村滿山遍野的秸稈為養羊提供了充足飼料,使養羊具有飼養成本低、市場廣、政策扶持等優勢。曹海利覺得初次失敗的原因是選擇羊的品種不科學,決定二次創業,再次融資,選擇圈養絨山羊。
但這次的創業更加困難,家人沒有一分錢的支持,周圍的人說她做事荒唐、辦事沒譜。但曹海利再一次力排眾議,從娘家東挪西借又籌到了資金,于2013年春天圈養了絨山羊,經過查資料、向前輩取經,當年年底銷售200只商品羊,獲得純利潤20萬元左右,淘到了養羊的第一桶金,不僅還清了以前所有的債務,還積存了8萬元的流動資金,公婆態度有了好轉,支持并加入了養羊行列,周邊村里的人對曹海利這個女羊倌也有了新的認識,許多農戶在她的帶動下一起養羊。
曹海利告訴記者:“絨山羊的利潤空間非常大,羊絨市場價大約240元/斤,每只羊年產1.5斤羊絨,可收入360元,足夠養羊的成本,羊毛和羊肉全是凈利潤,如果是買羊羔育肥,每只羊有600元左右的利潤,如果是自己生產的羊羔養肥每只有1000元左右的利潤。”
如今的曹海利對養羊胸有成竹,滔滔不絕地說,正月至二月剪羊絨,四月至五月剪羊毛,剪羊毛后還要給每只羊洗澡。苜蓿、豆腐渣、玉米每天集中喂2次,每3天割一次青草足夠90只羊食用,養8個月出欄一批肉羊,2年可出欄3批。
今年6月,曹海利注冊成立了萬順達養羊專業合作社。談及未來,曹海利眉飛色舞地告訴記者,她已承包了鄰村的70多畝土地,明年準備全部種植玉米、牧草,擴大養殖規模。曹海利經常說:“出身貧民并非一輩子都是貧民,我要把養羊當成我的事業來做,不斷擴大規模,不僅我一家富,還要帶領大家一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