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種植戶還在為如何利用棚與棚之間的空地而煩惱的時候,北京密云縣河南寨鎮(zhèn)套里村菜農鄭鳳安卻利用這塊空地錯時種植甜玉米,使這片不大的土地年收益4000多元。
日前,在鄭鳳安的大棚外筆者看到,株株挺拔的玉米已經長到了一人多高,并且全部結出飽滿的果實,而不遠處的另一片玉米地里,玉米稈才一米多高,反差明顯。
“再過半個月的時間,這些玉米就成熟了。”鄭鳳安笑著說,北京地區(qū)的露地玉米一般要到9月下旬才能成熟,而他種植的這片玉米7月中旬就可以收獲,足足提前了兩個多月。
正是這個時間差,讓鄭鳳安的玉米身價倍增。“大部分都被飯店收購了,平均一根玉米能賣到兩塊多錢。”老鄭告訴筆者,眼前的玉米地大約有3分地左右,種植玉米約1000棵,這樣算下來,一茬玉米就能賣到2400多元。
鄭鳳安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承包了村里的兩棟大棚,從5年前開始,老鄭就打起了棚間空地的主意。每年3月底,他都會購進甜玉米種子,在大棚里育苗,到了4月20日左右,待玉米苗長到一尺多高時,再移栽到外面的空地上,這樣第一茬玉米7月中旬就成熟了,而且售價不菲。接下來,鄭鳳安也不會閑著,再種一茬。而第二茬玉米要過了寒露節(jié)氣才會成熟,這又比普通的露地玉米晚熟一段時間。
對此,不遠處的菜農鄭伯春看在眼里,感受最深。他說:“老鄭種玉米有想法,他的第一茬玉米掰了,我們的還沒成熟;可等我們的玉米掰完了,他的第二茬玉米又長出了,也不怪人家的玉米有價!”
鄭鳳安粗略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一年兩茬玉米,除去種子、農家肥和地膜的成本,3分地,純收入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