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福建武平縣:讓“野花”發展成產業

   日期:2014-06-20     來源:閩西日報    瀏覽:339    評論:0    
核心提示:  近日,記者來到武平縣東留鄉太陽村年年紅花卉基地,一些工人正忙著給1年的富貴籽苗移植。這片3年苗的富貴籽今年就可以出售了

  近日,記者來到武平縣東留鄉太陽村年年紅花卉基地,一些工人正忙著給1年的富貴籽苗移植。“這片3年苗的富貴籽今年就可以出售了。”年年紅花卉的法人代表林玖榕指著一片富貴籽告訴記者。林玖榕今年45歲,是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村婦女,卻不曾想到與富貴籽結下如此深厚的情誼。

  2011年以前,林玖榕一直還是個在家待業的農村婦女。“生孩子以前在南方林場做工人,孩子需要照顧,就辭職在家了。”林玖榕為了照顧孩子,留守家中照看孩子。近年來,東留鄉的野生花卉發展得很好,尤其是富貴籽的種植,全鄉形成了花卉種植的濃厚氣氛。林玖榕在照顧孩子的空余,也時常幫村里的種植戶干些短工。“我丈夫是林業部門的,對種植花卉有技術,孩子長大了,我突然萌生了一股想自己種植的念頭。”林玖榕告訴記者,這個想法得到丈夫的支持,她便開始到富貴籽種植大戶的基地,學習一些經驗,還發現了一些傳統種植的弊端,回家向與丈夫討教,為種植做好充足的技術準備。她在學習考察期間,發覺需要一些有經驗的種植戶加入,才更容易發展。于是,她找到了幾個有種植經驗的老鄉,說出了自己的合伙想法。“沒想到他們也很贊同,希望用他們的種植經驗,將富貴籽做大做強。”這次創建共召集了7個股東入戶,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制定種植計劃:選種植基地、買苗、搭建鋼架大棚、銷售渠道……年年紅花卉就這樣創建了。

  “第一年種植的6畝富貴籽很成功,共賣到了20萬元左右,大家很有信心,第二年開始擴大到65畝的種植基地,其中標準鋼架大棚就有22000多平方米。”她說,由于股東都是有經驗的種植戶,對種植有信心。富貴籽被俗稱為“野花”、“涼傘子”,為了將富貴籽發展得更好,改進傳統種植帶來的一些弊端,她與股東經常前往廣東、浙江等地,學習一些新的種植技術,回來將新方法與股東和丈夫探討,將新技術用在基地的生產之中。在種植過程中,她發現種植的苗不均勻,造成賣價也不同,她想到這是育苗時候采種不同導致的原因,采種的時候如果顆粒不同,大小不均,就會出現大小不同的苗,而且成熟期不同,對銷售很不利。發現這個問題后,她找到福建農林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工作研究所及龍巖市種苗站,學習新的種苗馴化技術,與市林業種苗站合作,實施“盆栽觀果花卉—富貴籽品種創新與產業化研究”項目,開展富貴籽優良品種系選擇、區域栽培試驗及優良品種選育;富貴籽種源收集、種源圃的建立;種苗高效繁育等具有創新且符合實際的課題。當地林業部門也積極聯系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富貴籽素來需要的人工成本很大,為了減低人工成本,她在廣東學習時發現一些花卉基地建立了離地栽培臺架和高效滴灌系統的技術,效果很明顯。回到種植基地,馬上開展試驗,去年4月,基地的滴灌技術正式應用成功。“平時20畝的富貴籽,每天2個人,也需要10天才能完成一輪的澆水,如今1個小時可以做完一天的工作,節約2/3的成本,而且滴灌比人為操作均勻。”林玖榕自豪地告訴記者,同樣的臺架技術在使用以后,有效地防止蟲害存活率,達95%以上,比過去的直接接觸地面,提高10%的蟲害防治率。

  如今,年年紅種植基地已擴展到33畝標準鋼架大棚的種植面積以及65畝的生產基地面積,年產值達23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162戶農戶參與種植。“未來要與更多高校合作,創新富貴籽種植技術,讓農戶都能致富,讓‘野花’也成為產業。”林玖榕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