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龐龍,在扎蘭屯市南木鄂倫春民族鄉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把式”。記者初見這位樸實的東北漢子時,讓人很難將其與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聯系起來,但是一聊起產業增收,便立馬改變了對他的印象。眼下他已成為當地領路、帶頭、致富的代名詞,但當初這位從赤峰來的外鄉人到扎市創業時,卻曾是另一番光景。
2000年,龐龍從赤峰引進萬壽菊進行試種,因是外來戶,本地農民對他不抱希望。于是他就自己弄,第一年便見了效益,第二年周邊鄉鎮的農戶便主動找他聯系試種,結果大獲豐收。到第三年,周邊萬壽菊種植戶已達千余戶。腦筋活絡的他便想著搞產業化經營,和赤峰華誠公司簽訂回收合同,在蘑菇氣鎮、浩饒山鎮推廣500多畝,僅此一項種植就使農民增收25萬余元。到2004年萬壽菊種植已擴展至扎蘭屯市西南四個鄉鎮,最高每畝收入超過2000多元,同年萬壽菊加工廠建成投產,使這項特色產業步入正軌。
龐龍被扎蘭屯市聘為科技特派員后,他的干勁更足了,將目光轉向了適合當地種植的油葵。為使種植戶切實掌握種植技術,他舉辦培訓班,發放種植手冊。他牽頭成立了扎蘭屯市富民葵花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由浩饒山鎮擴展至扎蘭屯市各鄉鎮,并輻射到了阿榮旗、莫旗、鄂倫春、牙克石、海拉爾、額爾古納及烏蘭浩特等地,實現增收1.5億元。他與各加工企業實行保護價回收,解決農戶后顧之憂。
記者看到,扎蘭屯市富民合作社院內熱鬧非凡,一車車的水果玉米被裝上卡車運往外地,領到厚厚一沓售玉米款的種植戶個個臉上綻開了花。合作社社員王輝告訴記者:“今年他種植水果玉米每畝收入1320元,以前單打獨斗,年底一算賬,有時回不來本還賠錢,自從加入合作社,畝收入每年都能保證1000元以上,這日子過得才有勁頭呢!”而這些種植戶口中提到最多的是一個名字便是合作社理事長龐龍。
幾年來,龐龍的足跡遍布扎蘭屯市各鄉鎮、村、屯,甚至擴展至興安盟等周邊地區,由他引進試種的KX3564、KX9384、利合16和SH363等玉米、葵花新品種,因采用了新種植技術,創造了高收益、高產值的記錄。為拉長產業鏈、做大做強葵花產業,在他帶領下,合作社注冊了“豐泰年”商標,在南木大興村建設了占地13000平方米的葵花加工廠,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850多萬元。二期工程正在緊張籌備中,包括建設合計占地4500平方米的葵花加工車間、原料庫、成品庫及相應生產設備,預計投資1200多萬元,投產后年可加工葵花1.4萬噸,安排剩余勞動力30多人。目前,該合作社社員已發展至210人,遍布呼倫貝爾市各旗、市、區,固定資產達850多萬元,流動資金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