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通過在寧夏中部干旱帶同心縣對黃芩進行引種,試種,種子繁殖,并逐步開展黃芩試驗、示范,大面積推廣。不斷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同心縣干旱帶黃芩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黃芩屬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以根入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凉血安胎作用。主治熱病發燒,目赤腫痛,肺熱咳嗽,肝炎,濕熱黃疸,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近年來,同心縣黃芩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左右,產值每畝2500-3000元,經濟效益和發展潛力很大。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筆者根據生產實踐總結出黃芩無公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整地施肥
選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結合整地一次性畝基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kg,尿素10kg、磷酸二銨20kg或普磷30-50kg,深翻40cm,播前整細耙平。
二、種子處理
黃芩繁殖主要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為縮短出苗時間,提高出苗率,播前必須進行種子催芽。方法是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出置20-25℃的條件下保溫、保濕催芽,待大部分種子裂口“露白”時即可播種。
三、育苗及移栽
1.直播
在已精細整地做畦的基礎上,采用條播方式,按行距20-25cm,開1.5-2cm的淺溝,種子摻5-10倍體積的細沙拌勻撒入溝內,覆蓋土約1cm,并輕整壓,讓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畝用種量1-1.5kg。
2.育苗移栽
在背風向陽的地方起壟,壟寬80-100cm,壟高15-20cm播種后覆膜。3月下旬播種,行距10cm,開溝2-3cm,種子拌細沙撒入溝內覆土蓋平,畝播量10kg。苗高13cm即可移栽,移栽時將種苗用根旺(強力生根劑)5g兌水5-15kg,浸根3-6小時后再栽植,株距10cm,行距20cm。黃芩也可扦插和分根繁殖。
3.田間管理
播種后約10-15天出苗。幼苗出齊后,當苗長到5-6厘米時,按株距10-12厘米間苗、定苗,發現缺苗應及時帶土移栽補苗,栽后澆水,提高成活率。經常鋤草,并適當松土、培土。6-7月份為黃芩幼苗生長發育旺盛期,根據苗情適當追肥,一般畝施尿素5-7kg。黃芩比較耐旱,在輕微干旱情況下有利于根系向下延伸,應保持適度的土壤水份,嚴重干旱時補水,澇時及時排除田間[www.nczfj.com]積水。冬天地上部分干枯后割除,清除枯枝落葉,順苗所在的行施一層農家肥越冬。第二年農事操作同第一年。不采種子的地塊,在抽出花序前剪掉花梗,以促使根部生長。育苗地的管理要更加精細,特別要注意避免草荒。
移栽苗一般于秋末封凍前或春季萌發前起苗和移栽,在整平耙細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開溝,株距10cm垂直栽入溝內,以根頭埋人土下3cm為宜。栽后填土壓實,及時補水。
四、病蟲害防治
1.葉枯病
高溫多雨時易發,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先從葉尖或葉緣出現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最后葉片枯死。防治方法:清除病殘體,消滅越冬菌源。發病初期用1:1:120波爾多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
2.根腐病
兩年生以上的成株易發,為害根部。多于8-9月發生,個別枝根和須根變褐腐爛,蔓延至主根變黑、腐爛,全株枯死。防治方法:預防應注意中耕、翻曬土壤,雨季及時排水,忌重茬;發病初期用1%硫酸銅或石灰水在病穴消毒。
五、采收加工
于秋后莖葉枯黃時,齊地面剪除地上莖葉。通常在直播田管理措施得力的情況下可在第2年秋或第3年早春刨挖;育苗移栽田在當年秋季或第2年春采挖,將根刨出時間需選擇晴朗天氣,另外,刨挖時切忌挖斷,要注意合理操作,采挖后去掉莖葉,修剪根莖抖凈泥土,晾曬至三四成干時撞去粗皮,再完全曬干后即可入藥。如果黃芩作為工廠提取黃芩苷的原料時可以不撞皮,直接曬干后出售。在晾曬過程中避免因陽光太強、曝曬過度而發紅。需要注意不能在采挖過程中接觸雨水,否則根極容易變綠發黑,最終生藥的質量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