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林下白芍種植技術

   日期:2016-07-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7    
一、概述
 
白芍別名芍藥、花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圓柱形,外皮褐色,根內乳白色,根頂部是芽頭。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光滑無毛、綠色,花色粉紅色。根燥后供藥用,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等作用。白芍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在疏松的砂質壤土種植,低洼地不宜種植,忌連作。
 
二、白芍的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選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精細整地,翻耕1~2次,深45厘米。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2500~4000千克、磷肥50千克、辛硫磷0.5千克(防地下害蟲)。耙細整平,做130~230厘米寬的龜背形高畦。
 
(二)繁殖方法
 
芍藥的支根較多,收獲時將粗根剪下入藥用,把筷子、鉛筆般粗細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情況,剪成2~4枝,每枝留I~2個飽滿的粗芽,將過長的根和側根剪掉,以供種苗用。9、10月在田間進行修剪芍藥時,也可將適合作種苗的根連芽剪下即可種植。收獲時取下的種根,一般要經過3~4個月才能下種,必須進行貯藏。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室內,鋪一層8~i0厘米厚的濕潤細土,將芍根堆放其上,厚15~20厘米,芍根的芽應朝上,再蓋12厘米厚的濕潤細土。
 
貯藏期間,應經常檢查,如干燥應適當灑水,但不宜過多,以不使土干燥為原則,水過多容易發生霉爛,貯藏期每15~20天檢查一次,如發現霉爛應及時翻堆,揀出霉爛的芍根。
 
(三)種植
 
種植前將芍芽根按大小分為兩類,分別栽種,以便日后管理。栽種時間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遲不能超過霜降,如過遲,一方面因貯藏的芍芽已發新根,栽種時易弄斷;另一方面,栽后氣溫漸低。發根不好,影響次年發芽生長。
 
種植行距jo~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2500~2800株。用芍頭種,開淺平穴.每穴種芍頭2個,相距4厘米、切面朝下、并排放入穴內,覆土8~10厘米。用芍根種,用鋤頭開成穴壁35。~45。,深約20厘米的穴。每穴種兩根.栽時頭朝南,根向北,芽與畦面平,栽于斜面上,使苗兩根成外八字形,用少量土固定芍根,然后在根尾部上方施人人糞肥和餅肥、過磷酸鈣,再覆土。
 
覆土操作應細致,土要細碎.不能用土塊覆蓋;土塊覆蓋的芽頭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通風強,芽頭易受干旱及凍害,會延遲發芽甚至不發芽。
 
(四)田間管理
 
I.中耕除草
 
芍藥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寬,每株發出的苗不多,雜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時除草,便會妨礙芍藥生長。因此,栽種后幼苗萌發出土時,即應中耕除草,以后約隔一個月進行一次,務必達到土松、無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淺松表土3~5厘米,以免傷根,并注意勿將苗芽弄斷,如果弄斷,當年就不再萌發,影響生長。
 
2.追肥
 
芍藥當年栽種后,不必追肥。第二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1500~2000千克;第二、第三次在5月和7月,每次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1500千克和菜餅肥25千克;第四次在11~12月,每667平方米施人糞尿1500~2000千克。第三年追肥3次,可用過磷酸鈣進行根外追肥。第四年春季根據芍藥生長情況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應在株旁開穴或開環狀淺溝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
 
3.灌溉排水
 
芍藥較耐旱,但若久晴過干,對生長不利,故旱時仍須灌溉,芍藥又怕積水,常因積水而引起病害,故應更注意排水。
 
4.摘蕾
 
在4月中旬現蕾時,選晴天將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養分,促進根的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摘蕾不宜過遲。
 
5.修剪
 
為了提高自芍質量,促進主根生長,一般在9、10月份秋收冬種前夕空閑時進行修剪。其方法是,將株問泥土鋤松,露出主根的大半部分,將主根上側生出的根用刀削去或剪刀剪去;如發現主根的一部分腐爛,應將腐爛部分全部用刀削去,其傷疤還會愈合。剪下的細根視情況處理,如可作種苗的可切下作種苗;較細暫不能作種苗的可留幾根,待來年長大一點后作種苗;將多余的全部剪去,以集中養分促使主根生長;主根下面伸人泥土的底根要吸收養分,不能剪去,然后再覆土施肥。這一工作對提高白芍質量和培育壯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五)病蟲防治
 
1.白芍銹病
 
是白芍生產上威脅較大的一種病害。5月上旬開花以后發生,7~8月嚴重,直至地上部分枯死,時晴時雨,溫暖潮濕或地勢低洼容易積水的情況下易發病。
 
防治方法:芍藥收獲時,將殘枝病葉收拾燒毀,減少越冬菌源。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種植。藥劑防治可用三唑酮、農抗120等。
 
2.灰霉病
 
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遺落在土中越冬,5月開花后發病,6~7月較嚴重,并一直危害地上部分枯死為止。陰雨連綿或露水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芍藥地要實行輪作,選擇無病種芽進行種植,雨后及時排水,平時增強田間的通風透光度,藥劑防治可選用多抗霉素、異菌脲、速克靈等。
 
3.根腐病
 
主要危害芍藥的根部,受害植株根部常出現半邊水漬狀的腐爛。
 
防治方法:下種時用多菌靈浸種,主要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藥劑防治可選擇惡霉靈、福美雙等。
 
4.蠐螬
 
5~9月為害嚴重,幼蟲咬食白芍根部,使芍藥的根部表面形成許多斑孔,影響產量和質量。防治方法:用辛硫磷或樂斯本澆灌。
 
5.小地老虎
 
一般4~5月份為害嚴重。防治方法同蠐螬。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