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是豬的一種新的病毒性傳染病,該病的臨床癥狀以母豬的繁殖障礙和不同年齡病豬的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所以稱為“豬的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有時病豬耳朵會發紺變藍,故又稱為“藍耳病”。 |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是豬的一種新的病毒性傳染病,該病的臨床癥狀以母豬的繁殖障礙和不同年齡病豬的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所以稱為“豬的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有時病豬耳朵會發紺變藍,故又稱為“藍耳病”。
母豬:體溫升高達40℃—41℃,精神不振,不食,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難,有的病豬在耳朵、四肢內側、腹部皮膚發紫,個別豬兩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兩耳干枯脫落。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早產、產死胎或木乃伊胎。流產大多發生在懷孕后期,早產多發生在產前10天左右,在預產期生產的以死胎和弱胎較多。 仔豬:皮膚蒼白,被毛粗亂,腹瀉,體溫升高,有的走路不穩,肌肉振顫,后肢癱瘓,生長緩慢,死亡率極高。新生死亡的仔豬頭部、眼結膜水腫。也有的仔豬初生時外觀健康,但生后不久即發病,表現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皮膚發白,少食或不食,腹瀉等癥狀,其死亡率也很高。 診斷:由于該病發生后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以臨床上所觀察到的癥狀和病變可能不完全是由該病所致(如慢性豬瘟、豬的細小病毒病、豬的布氏桿菌病,豬的日本乙型腦炎等都能引起豬的繁殖障礙),如果豬場有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胎、早產、木乃伊胎,仔豬發生呼吸困難、下痢、共濟失調等癥狀,可以懷疑本病,但確診本病最確實的辦法是做實驗室檢驗。 綜合防治:該病是一種新的病毒性傳染病,至今還沒有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藥,應以綜合防治為主。 (1)堅持自繁自養:胎盤傳播是本病的重要傳播途徑,所以堅持自繁自養,不從疫區和有本病史的豬場引種是及其重要的預防措施。 (2)嚴格的檢疫制度:確需引種時必須嚴格執行隔離檢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條件的實驗室進行藍耳病的抗體檢測,抗體陽性豬絕對不能引進,抗體陰性豬也應該隔離觀察,直到母豬懷孕后無繁殖障礙、所產仔豬無藍耳病癥狀才可與其他豬混養。 (3)疫苗接種:目前有滅活苗和弱毒苗兩種疫苗可以用。我國也已經研制出適合我國流行毒株的滅活苗,據報道免疫后20天抗體達到高峰,并可以持續6個月左右,可用于種豬的免疫預防,對發病的豬場應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豬的產仔率和仔豬的成活率。對于弱毒苗的應用一定要謹慎,如果豬場經血清學檢查確實已經感染了該病,可以考慮用弱毒苗接種以緩解仔豬的呼吸道癥狀,降低死亡率,提高母豬的繁殖力,減少經濟損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備母豬配種前2—3周免疫一次,確保其高效價抗體水平以有效保護懷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豬可在18—21日齡母源抗體消失前進行,也可以采用國外流行的二次免疫法即斷奶前和斷奶后各進行一次。 接種疫苗并不能產生100%的保護,而僅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用了疫苗后還有發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應該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