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迅猛發展,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畜產品也造成了很大污染。據統計,我國畜禽糞便的總體土地負荷警戒值已經達到0.49(小于0.4為宜),而且每隔10年將會增加1倍~2倍,畜禽糞便污染已成為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根源。同樣,農藥、抗生素、激素、霉菌毒素、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在畜產品中的殘留,對人類的健康也已構成威脅。因此,在不影響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畜牧業污染,提高畜產品的安全性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研究的熱點。
導致畜牧業污染的根源在于飼料,因此,推行和使用安全、高效的環保生態型飼料,對減輕畜產品公害和環境污染具有積極意義。
環保生態型飼料應具備以下條件:無臭味,無污染,消化吸收好,飼料利用率高;畜禽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好,疾病少,氮、磷及重金屬元素排放少;畜產品安全、衛生、優質。因此,環保生態型飼料的生產必須在原料的選購、配方設計和加工飼喂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原料的選擇。應按照生產綠色畜產品和有機食品的要求,選擇無農藥、無“三廢”污染、抗營養因子少的安全、優質、可靠的飼料原料,有條件的可進行農藥、重金屬等飼料衛生指標的檢測。原料要采購方便,不能經常變動,還要容易消化吸收,因為消化率高可降低糞便中氮的排出量。
按照飼養標準設計配方。根據不同品種、不同生理階段、環境、日糧類型設計相應的營養水平,并充分考慮飼料原料因產地、品種、加工、儲存等因素影響后的養分含量及生物學效價,避免營養浪費或不足。
控制氮的排泄。采用“理想蛋白質模式”,從氨基酸平衡著手,在畜禽日糧中使用合成氨基酸或寡肽,能夠降低日糧的蛋白質水平2個百分點或更多,提高日糧中氮的利用率,減少糞尿中氮的排泄量20%~50%,糞尿中的臭味物質顯著減少。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每下降1個百分點,糞尿氨氣的釋放量就下降10%~12.5%。
控制磷的排泄。畜禽飼料中大部分的磷屬于有機態的植酸磷,它不僅難被動物利用,而且大部分又經畜禽糞尿排泄而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日糧中添加植酸酶能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80%,降低糞便中總磷含量25%~50%,同時還能提高鈣、鎂、銅、鋅的吸收率和沉積率。
使用有機微量元素。目前我國礦物質微量元素添加劑的使用多數還是無機鹽類,其在動物體內的利用率低,但許多人從成本上考慮,使其添加量不斷增加。有機微量元素與無機鹽相比,微量元素以螯合物的形式添加到飼料中,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目前,以蛋氨酸鋅、蛋氨酸錳、賴氨酸銅等對動物的效果最好。
抗生素替代品的應用。長期以來,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應用于畜牧業生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耐藥性、畜產品殘留、過敏中毒反應及“三致”作用等危害日益嚴重,因此,在畜牧業生產中禁用抗生素已是大勢所趨。目前用于替代抗生素的添加劑主要有以下幾種:酶制劑、微生態制劑、中草藥、酸化劑、寡聚糖、甜菜堿、糖萜劑和生物肽添加劑等。
添加除臭劑。在日糧中添加活性碳、沙皂素等除臭劑,能明顯減少糞中的氨氣及硫化氫等臭氣的產生,減少糞中的氨氣量40%~50%。絲蘭屬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為主的硅酸鹽礦石、綠礬、微膠化微生物和酶制劑等,可以吸附,抑制,分解,轉化畜禽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減輕或消除臭味污染。
改進加工工藝。諸如粉碎,混合,制粒以及膨化等飼料加工工藝的改進,有助于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畜禽對養分的利用率,減少飼料的浪費,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降低成本。飼料膨化和顆粒化處理還可以破壞或抑制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有毒有害物質和微生物,改善飼料的衛生,提高養分的消化吸收率,使糞便排出的干物質減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