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Anredera cordifolia (Tenore.) Steen],原名心形落葵薯,別稱落葵薯、洋葵薯等,與三七的藥用功效相似,是云南白藥的重要成分,因而也有人直接稱其為“云南白藥”。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四川、臺灣等省,其中在臺灣有較大面積的人工栽培。
1 藥用及保健價值
藤三七性溫,味微苦,具有滋陰、壯腰、健膝、消腫散淤等功效,可治療腰膝酸痛、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尿道炎、糖尿病、胃脘痛、腹瀉、鼻炎、咽炎、口腔潰瘍等癥。藤三七的莖葉、珠芽均可食用,質感滑嫩多汁、纖維少,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卜素及鋅、鐵、鈣等礦質元素,是一種集藥用與保健為一體的新型蔬菜,在我國很多地區已有栽培。
2 生物學特性
藤三七為多年生肉質蔓生藤本植物,地下部有塊莖,地上部有肉質蔓莖,蔓莖纏繞性強,節間處常萌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心臟形,葉脈不明顯,有蠟質光澤;葉肉肥厚,富含水分,易折斷;葉脈處常萌生瘤塊狀、簇聚成球的綠色珠芽,地上莖基部也可著生珠莖;葉脈上方還可抽出穗狀花序。花小、下垂、綠白色,花期長達3~6個月,多數華而不實。
3 栽培技術
藤三七栽培技術簡單,生長迅速,容易繁殖,適應環境能力強,根系分布淺,在室內的花盆、槽子和大田中的裸地上均生長良好。室內盆栽,不僅可提供藥品、保健蔬菜,還能調節室內濕度、美化環境,因些,在民間有廣泛栽培。
藤三七喜溫、濕環境,對光照要求較弱,在12~25℃、水分充足、有遮光、通氣性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最好。0℃以下的低溫會發生凍害,35℃以上的高溫會發生病害;因此,室內栽培時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南陽臺上,并要注意勤澆水、多通風、注意螨蟲危害。因其生長迅速(其莖最多每天可長10cm),故還要注意補肥,可施用市面上銷售的有機肥,也可用發酵好的淘米水、紅糖水及啤酒水澆施。
4 藥用及食用方法
患者可口服藤三七的塊莖、珠芽、莖葉,也可直接貼敷鮮活的藤三七葉,或把塊莖、珠芽、莖葉等搗碎貼敷在患處。其中以貼敷效果較好,可直入病灶。
藤三七的食用方法有多種,這里只介紹2種:①炒食:藤三七、麻油或蠔油,大火速炒,趁熱吃,清脆滑嫩,風味佳。也可加入腰花或姜絲速炒,營養更好。②上湯藤三七:燉雞或排骨時加入藤三七莖葉及少量姜絲,可使雞湯及排骨湯味道鮮美、口感頗佳。無論哪種食用方式,都以大而肥厚、深綠、無病斑的葉片為好。
總之,藤三七全身是寶,藥用及保健功效神奇,經濟價值高,栽培技術簡單,很適合百姓致富及家用栽培。
1 藥用及保健價值
藤三七性溫,味微苦,具有滋陰、壯腰、健膝、消腫散淤等功效,可治療腰膝酸痛、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尿道炎、糖尿病、胃脘痛、腹瀉、鼻炎、咽炎、口腔潰瘍等癥。藤三七的莖葉、珠芽均可食用,質感滑嫩多汁、纖維少,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卜素及鋅、鐵、鈣等礦質元素,是一種集藥用與保健為一體的新型蔬菜,在我國很多地區已有栽培。
2 生物學特性
藤三七為多年生肉質蔓生藤本植物,地下部有塊莖,地上部有肉質蔓莖,蔓莖纏繞性強,節間處常萌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心臟形,葉脈不明顯,有蠟質光澤;葉肉肥厚,富含水分,易折斷;葉脈處常萌生瘤塊狀、簇聚成球的綠色珠芽,地上莖基部也可著生珠莖;葉脈上方還可抽出穗狀花序。花小、下垂、綠白色,花期長達3~6個月,多數華而不實。
3 栽培技術
藤三七栽培技術簡單,生長迅速,容易繁殖,適應環境能力強,根系分布淺,在室內的花盆、槽子和大田中的裸地上均生長良好。室內盆栽,不僅可提供藥品、保健蔬菜,還能調節室內濕度、美化環境,因些,在民間有廣泛栽培。
藤三七喜溫、濕環境,對光照要求較弱,在12~25℃、水分充足、有遮光、通氣性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最好。0℃以下的低溫會發生凍害,35℃以上的高溫會發生病害;因此,室內栽培時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南陽臺上,并要注意勤澆水、多通風、注意螨蟲危害。因其生長迅速(其莖最多每天可長10cm),故還要注意補肥,可施用市面上銷售的有機肥,也可用發酵好的淘米水、紅糖水及啤酒水澆施。
4 藥用及食用方法
患者可口服藤三七的塊莖、珠芽、莖葉,也可直接貼敷鮮活的藤三七葉,或把塊莖、珠芽、莖葉等搗碎貼敷在患處。其中以貼敷效果較好,可直入病灶。
藤三七的食用方法有多種,這里只介紹2種:①炒食:藤三七、麻油或蠔油,大火速炒,趁熱吃,清脆滑嫩,風味佳。也可加入腰花或姜絲速炒,營養更好。②上湯藤三七:燉雞或排骨時加入藤三七莖葉及少量姜絲,可使雞湯及排骨湯味道鮮美、口感頗佳。無論哪種食用方式,都以大而肥厚、深綠、無病斑的葉片為好。
總之,藤三七全身是寶,藥用及保健功效神奇,經濟價值高,栽培技術簡單,很適合百姓致富及家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