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李子樹苗價格,李子樹苗多少錢一顆?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品牌: 四川親親田園種植基地
米徑: 1.21
地徑: 1.42
高度: 120
單價: 4.10元/株
起訂: 10 株
供貨總量: 1000000 株
發貨期限: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發貨
所在地: 四川省 成都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9-05-20 16:17
瀏覽次數: 1604
購買   加入購物車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詳細說明
     
                                                                                                                                                                                  親親田園李子苗基地 182 8455 7577 【微信同號】,大量批發供應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南、湖北等周邊市場各個年份李子苗(2至3年)、各種規格李子苗(0.8-5公分)、各個品種李子苗(青脆李、蜂糖李、脆紅李、五月脆等優良品種)。

親親田園李子苗專業種植基地,年產李子種苗50余萬株,一棵也批發,量大從優,真誠歡迎各綠化單位、專業李子苗種植戶、新老客戶,各屆同仁前來我基地參觀,看樣定貨。

親親田園李子苗基地不同規格李子苗年產數量、價格區間如下:0.8-2公分兩年苗,年產10萬株;2公分以上兩年苗,年產30萬株;2-3公分三年苗,年產5萬株;3公分以上三年苗,年產5萬株。

親親田園基地經過8年發展壯大,已發展成為省級李子苗育苗示范基地,多級政府扶貧定點合作單位,現有1-4年專業李子苗苗場220余畝,自建標準化李子果園260余畝(目前成都平原唯一已成型標準化的李子果園),歡迎意欲從事李子種植的朋友來我基地實地考察調研。

李、杏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李、杏常見病蟲害種類

李樹、 杏樹病蟲害種類有相同之處, 但樹種不同略有差異。 李樹的病害種類有40多種,蟲害達162種,有些種類發生普遍,為害嚴重。常見的李樹病害有李穿孔病、李紅點病、李褐腐病等。常見的蟲害有李實蜂、李冠潛蛾、蚜蟲、食心蟲、天牛、紅蜘蛛、介売蟲、毛蟲、金龜子等。

杏樹是抗病蟲為害能力較強的樹種, 但如果管理不善, 樹勢衰弱, 也常會招致病蟲的侵害。 常見的杏樹病害有杏疔病、 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瘡痂病、褐腐病等。常見的蟲害有杏球堅蚧、紅頸天牛、桃蚜、東方金龜子、天幕毛蟲、杏仁蜂等。

這些病蟲害常?;旌习l生, 影響樹體生長, 嚴重時可造成樹體死亡和絕收,所以,病蟲害的防治是李、杏生產的重要環節。

一李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l)李穿孔病。  李穿孔病分布范圍較廣,如防治不及時,常造成大量落葉、落果,削弱樹勢,影響產量,甚至j致樹梢枯死。李穿孔病主要有李細菌性穿孔病、 李霉斑穿孔病和李褐斑穿孔病3種。

1)李細菌性穿孔病。李細菌性穿孔病又名李黑斑病、李細菌性潰瘍病。 李細菌性穿孔病侵染葉片、 果實及枝條。 葉片發病初期,,先產生多角形水漬狀斑點, 以后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病斑,,邊緣呈水漬狀, 后期水漬狀邊緣,后期水漬狀邊緣消失, 病斑干枯、 脫落或部分與病葉相連,形成0.5 ~5mm的穿孔,病葉極易早期脫落。果實發病,先在果皮上產生水漬狀小點, 擴展到直徑2mm時, 病斑中心變為褐色,最終可形成近圓形、暗紫色、邊緣具水質狀的暈外、中問稍凹陷、表面硬化、粗糙的病斑。空氣干燥時,病部常發生裂紋,直徑可達30mm, 病果易提早脫落 。 枝條受害后有夏季潰瘍和春季潰瘍兩種病斑。 春季潰瘍發生在上一年抽生的枝條上。 春季展葉時, 先出現小腫瘤,后膨大破裂,皮層翹起,木質部裸露,成為近梭形病斑。病部的木質部壞死,深達髓部。春季病斑縱裂后,病菌溢出,開始傳播。 夏季潰瘍發生在當年抽生的嫩梢上, 先產生水漬狀小點, 擴大后變成不規則褐色病斑, 后期病斑膨大裂開, 形成潰瘍癥狀。

2)李霉斑穿孔病。侵染葉片、嫩枝、花芽和果實。葉片上病斑初為淺黃綠色'后變為褐色'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為2 ~6mm,病斑最后穿孔。幼葉受害時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潮濕時,病斑背面長出污白色霉狀物 。 枝條受害時, 以芽為中心形成橢圓形病斑,邊緣為禢紫色,并發生裂紋和流膠。果實受害時, 病斑初為褐紫色,,漸變為褐色,邊緣為紅色,中央漸凹陷。

3)李褐斑穿孔病。侵害新梢  葉片和果實。葉片受害時,在葉片兩面發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為l~4mm,邊緣清晰并略帶環紋,外圍有時呈紫色或紅褐色。后期在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霉狀物,中部干枯脫落,形成穿孔。病斑穿孔的邊緣整齊,,穿孔多時,引起落葉。新梢和果實上的病斑與葉相似,均可生有灰色霉狀物。

【病原及發病規律】  李細菌性穿孔病是由甘藍黑腐黃單胞桿菌桃李致病變種所致。病菌在枝條病組織內越冬, 第2年春隨氣溫升高, 潛伏在病組織內的細菌開始活動。 當病部表皮破裂后, 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 借風雨或昆蟲傳播, 經葉片的氣孔、 枝條及果實的皮孔侵入。葉片一般于5月發病。夏季干旱時,病勢進展緩慢,至秋雨季節又發生后期侵染 。 李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生發展, 受溫濕度、樹勢、 品種的影響很大。

李霉斑穿孔病是由稱為嗜果刀孢的真菌引起的 。 病菌以菌絲 和分生孢子在被害枝梢或芽內越冬 。 第2年春病菌借風雨傳播, 先侵染幼葉, 產生新的孢子后再侵染枝梢和果實 。 病菌潛育期因溫度高低而不同 。 溫度適宜且多雨的條件, 適于此病的發生。

李褐斑穿孔病是由核果尾孢菌引起的 。 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葉中越冬。 菌絲體也可在枝梢組織內越冬, 第2年春隨氣溫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枝和果實。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結合冬剪,徹底清除病枝、落葉、落果,集 中燒掉,減少越冬菌源。加強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料,不偏施氮肥, 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 根據美國加州的資料, 采用 Loveu、Halford或 Guardian作為砧木能減少該病的侵染和發生 。 改變修剪時期也能減少病害的發生, 冬季修剪應盡量晚剪, 生長季盡量減少短截次數 。 建立新李園時選用無病毒苗木和抗病品種 。                        

2)藥劑防治。早春發芽前,噴1次4~5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后和發病前噴3%的克菌康 (中生菌素) 可濕性粉劑或72%的硫酸蓮霉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交替使用,每15天噴一次,共噴3-4次,效果較好。

(2)李紅點病  李紅點病在李樹栽培區均有發生,其侵染葉片引起落葉,侵染果實會嚴重影響果實品質和產量。

【癥狀】李紅點病僅為害葉片和果實。葉片侵染初期,葉面產生橙黃色、稍隆起、邊緣有清晰近圓形的斑環。以后病斑擴大,顏色加深,病部葉肉也加厚,其上產生深紅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至秋末病葉轉為紅黑色, 正面凹陷, 背部凸起, 使葉片卷曲, 并出現黑色小粒點, 即病菌埋在子座中的子囊殼。 發病嚴重時,葉片上密布病斑,葉色變黃,造成早期落葉。        

果實受害后,產生橙紅色圓形病斑,稍隆起,邊緣不清楚,最后呈紅黑色, 其上散生很多深紅色小粒點。 果實?;? 不能食用,易脫落。

【病原及發病規律]  病原菌稱為李疔菌, 屬于子囊菌亞門, 無性階段屬半知菌亞門 。 子囊殼在葉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 病菌以子囊殼在病葉上越冬。第2年李樹開花末期,子囊破裂,散發出大量的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 此病從展葉期至9月都能發生,尤其在雨季發生嚴重。分生孢子器7 ~8月成熟,子囊売則在10~11月葉片枯死后才完全成熟 。 分生孢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 。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徹底清除果園中病葉、病果,集中焚燒或深埋,消滅越冬菌源。

2) 加強果園管理。 對植株尤其是感病植株增施肥料, 改良土壤, 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 并注意排水、 勤中耕, 避免果園濕度過大。

3 ) 噴藥保護 。 在李樹開花末期至展葉期及果實膨大期, 噴布50%的琥珀膠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l4%的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3 ) 李流膠病  李流膠病主要為害主干和枝條, 且以主干和主枝分叉部為主,有時果實也有流膠。         

【癥狀】  枝干發病部皮層呈瘤狀隆起,或環繞皮孔出現1 ~2cm的凹陷病斑, 從皮孔中流出淺黃色的柔軟而透明的脂狀汁液  后氧化凝結,變為赤褐色膠狀物。     -                    果實受侵染后, 多在近成熟期發病, 初為褐色腐爛狀  逐漸密生粒點狀物, 潮濕天氣時, 從粒點孔口溢出白色塊狀物。   

【病原及發病規律】  李流膠病是真菌中的一種子囊菌侵染所致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也可在因病致死一                                                        的枝條上越冬。分生孢子靠雨水分散傳播, 自皮孔與傷孔侵入以1 ~2年生病枝的發生量最多 。 病菌可潛伏于被害枝條皮層組織和木質部, 在皮層中產生分生孢子, 成為侵染源。

【防治方法】

l ) 在修剪時要適當輕剪, 避免造成枝干上的大傷口 。 對大剪口和鋸口,要涂鉛油、接蠟等防腐劑,以保護傷口不受感染。

2)及時消滅枝干害蟲,如紅頸天牛、小蠹蟲等蛀干害蟲,防止在枝干上造成傷口, 引起流膠。3 ) 在進行果園管理時, 避免由于機械傷造成傷口而導致流膠。

4)藥劑防治。萌芽前,刮除流膠病塊,涂抹佰明98靈原液防治效果較好 。

(4)李褐腐病  李褐腐病又名李實腐病,為害李樹的花和果實, 儲運期間的果實也可受害【癥狀】  花器受害, 病菌由花瓣尖端或柱頭侵入, 很快擴展到萼片和花柄, 產生褐色的斑點, 并在潮濕時產生灰色霉層, 形成花腐。

果實受害, 初為褐色圓形病斑, 幾天內很快擴展到全果, 果肉變褐軟腐, 表面生灰白色霉層 。 病菌通過花梗和葉柄向下蔓延至嫩枝, 并進一步擴展到較大枝上, 形成灰褐色長圓形潰瘍病斑, 邊緣為紫褐色,中央稍凹陷,常伴有流膠。在潮濕時,病斑上生灰色霉絲。

【病原及發病規律 】  李褐腐病菌屬子囊菌亞門鏈核盤菌屬 。 其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 叢梗孢屬 。 病部灰色的霉層,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無色、 單胞、 卵圓形。 分生孢子串生, 著生在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病菌主要在僵果上越冬。 越冬的病菌在第2年4月雨水多時形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侵染花形成花腐, 侵染幼果形成果腐和落1果, 侵染新梢產生枝枯。 尤其在近成熟期雨水多、 發生裂果時, 病害易流行 。 在氮肥過多的密植園發病多 。 有些感病品種在儲運過程中, 靠接觸傳染, 常引起大量爛果。

【防治方法】

1 ) 清除越冬菌源。結合修剪徹底清除地面及枝上的病僵果、病枝梢,集中燒毀或深埋。結合深翻,將地面的病枝、病果等殘體翻入土中,減少越冬菌源。        

2)及時防治蟲害,減少果實傷口,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        

3)早春萌芽前噴l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在李樹開花70%左右時及果實近成熟時噴布70%的托布津或50%的多菌靈1000~ 1500倍液。

的殺鈴脲懸浮劑6000~ 8000倍液。                                                                                                                                            

實例二——福建連江縣李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栽植技術

l)淺栽。定植時適當淺栽,栽后覆土起壟。

2)起壟栽培。起壟時土壤中添加有機肥,壟高30cm左右、寬度80cm左右。 把李樹栽植于壟上。

3)袋式栽培。將塑編袋中填充基質土,栽人樹苗,連袋埋人棚室土壤中 。

2.整形修剪技術。栽培李,既要充分合理利用空間, 又要保證通風透光。 整形修剪時, 不宜片面強調樹形, 要以輕剪為主。 首先疏除無花營養枝、病蟲枝、過密枝。力求骨架牢固、結構合理,枝組緊湊、大小均勻。在修剪手段上,要以“夏多疏、冬少截”為主,防止樹冠郁閉,改善內膛通風透光條件,減輕落花落果,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果實品質。

3.生長季節管理枝術                                     

(l) 肥水管理  新梢長至15 ~20cm時,地下每株追施尿素25g,追肥后及時澆水。樹上進行葉面噴 0. 3%的尿素混合 0. 3%的磷酸二氫鉀,每10天1次。7月中旬以后,地下追施磷酸二氫鉀25g,并結合葉面追肥,噴灑0.3%的磷酸二氫鉀,每10天1次,直至落葉。 雨季注意排水, 如不是特別干旱, 一般不澆水。

(2)摘心  5月中下旬選長勢、角度合適的4 ~6個新梢進行重點培養。其余芽梢抹除。新梢長到30cm左右時摘心, 剪除頂端10~ 15cm,促發2次枝。通過連續摘心增加枝量。

(3)拉枝  7月中旬,在摘心枝的基礎上,選出3 ~4個永久性 枝,.拉成60。~70。角,其余枝拉成80°,作為輔養枝。永久枝上的直立旺梢及時扭梢、捋枝控制,過密枝疏除。

(4) 多效唑促花  拉枝結束后,噴l次300倍15%的多效唑加350倍磷酸二氫鉀。間隔15 ~20天,噴第2次,濃度為l50~200倍 。 經連續兩次藥物控制后, 就能有效地抑制新梢旺長, 促進花芽分化。(5)花果管理  花期授粉包括人工授粉和花期放蜂。每棚放蜂1 ~2箱為宜?;ɡ倨诤陀坠?噴l500倍“速樂硼”。新梢長25cm 時摘心,并根據長勢可在謝花后l5天噴布15%的多效唑300倍液1次,控制新梢旺長,提高坐果率。為生產精品果,還要進行疏果定果,一般長果枝留3 ~4個,短果枝留l ~2個。果實膨大期,進行葉面施肥。采前20天,可噴高美施、微肥等,以改善果實品質。

更多>本企業其它產品
車厘子價格,車厘子苗多少錢一株? 李子樹苗供應,李子樹苗多少錢一顆? 大櫻桃樹苗供應,大櫻桃樹苗價格 四川大櫻桃苗價格,大櫻桃樹苗多少錢一株? 四川李子苗價格,李子樹苗批發 親親田園大櫻桃樹苗多少錢一顆 李子樹苗價格,李子樹苗多少錢一顆? 車厘子樹苗供應,車厘子樹苗價格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