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陰雨、冷風以及大霧讓大連海鮮市場打了一個激靈。“這三天,在近海捕撈的大部分漁船都不出海了,很多鮮活海貨上不來,而且,大霧封城,海運停頓,不少外地海貨運不來,飛蟹、蝦爬子等價格明顯上漲。”昨日下午,甘井子區松江路附近一處農貿市場的水產品經營者老陳介紹說。站在淅淅瀝瀝的冷雨中,老陳嘴唇凍得發紫,天氣陰冷不僅影響了供應量,還導致海產品銷售頗為冷清,這讓眾多像老陳一樣的海鮮經營者們有些“打蔫”。
飛蟹、蝦爬子價格“發燒”
“前幾天,中等大小的飛蟹每斤20元~25元,今天漲到30元了;三天前,蝦爬子每斤25元左右,今天漲到28元~30元了。”老陳說,此外,其他一些海產品的零售價也有所上漲,不過不太明顯。
老陳在旅順包下5條漁船,“買斷”了這些漁船捕撈上岸的幾乎所有海產品。連續三天,因為風雨較大,這些漁船都沒有出海,這讓老陳海鮮攤位上的供應量和豐富程度明顯下降,幸虧其在“暫養池”里有一些存貨,這才維持了正常經營。
“這三天,來自江蘇的活蝦價格也有所上漲,前幾天每斤30元,今天漲到32元了。另外,部分貝類價格也略有上調。”山東路附近一處農貿市場的海鮮經營者孫紅英表示,相比之下,大部分海魚的價格并未因這三天的壞天氣而有多大變動。
海產品供應量或大減40%
“從海產品供應角度來說,這三天的壞天氣對大連水產品市場影響非常大。”位于大連灣的盛興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總經理荊義章表示,11月6日和7日兩天,因為大霧、大風等原因,大連和山東之間停船,很多準備運連的海產品滯留煙臺,這些海產品包括山東和南方海域產出的黃花魚、鲅魚、刀魚、飛蟹、海蝦等等。
據業內人士介紹,初步估計,目前,大連水產品市場中,來自山東和南方的海產品占45%左右,來自大連近海海域的占40%左右,其他的則來自國外以及其他海域。“所以,南方和山東的海產品因為停船滯留煙臺,使得大連水產品市場供應量大減。”該業內人士表示,這三天,大連不少水產市場的供貨量減少了40%以上。
事實上,連續三天的風雨、大霧天氣不僅使得大連和山東之間的海運停頓,還使得大連周邊海域近海作業的漁船無法出海。少數大馬力漁船可能會頂風捕撈作業,但據介紹,捕撈量也大幅減少。
“11月8日,山東和大連之間的海運就恢復了,外地的黃花魚、鲅魚,以及江蘇的飛蟹等緊急馳援,大連水產品市場的供貨正在快速回升。”荊義章表示,預計11月9日起,近海作業的一些漁船也將陸續恢復出海作業,這波天氣影響將很快消除。
銷售不緊俏,不敢輕易言漲
這三天,大連水產品市場供應量減少了40%左右,這本該引發一場諸多品種海產品價格大漲的行情,但實際上卻只是打了一個激靈。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海產品銷售壓力較大,尤其是最近三天,天氣惡劣,消費者出來購買海產品的熱情也大減,所以,大部分海產品雖然供貨減少, 但卻“不敢”貿然漲價。
“今天, 海蠣子每斤25元,價格與前幾天相比絲毫沒漲。現在不能因為天氣或供應量有個風吹草動就漲價了,因為如今大部分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本來就不好賣,一漲價就更賣不動了。”大連海蠣子零售商高先生坦率地說,他頂風冒雨賣海蠣子當然想趁機漲個幾塊錢,但銷售不緊俏,只能是想想卻不敢付諸行動。
此外,孫紅英介紹,連續三日的壞天氣也使得營口、鲅魚圈等地二三級海產品批發市場來連拿貨量減少,這就使得海產品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缺口沒有想象中那么大了,這也是大部分海產品沒有隨著壞天氣應聲漲價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