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國現貨價格窄幅震蕩,主銷區進口谷物替代規模持續擴增、擠占國產玉米消耗是最大特點。據了解,當前大型飼企高粱替代情況普遍達30%,華南部分地區大豬料高粱替代比例甚至達100%,且1月6-8日與進口配額掛鉤的近200萬噸烏克蘭玉米將會在5月底6月初開始陸續到港,將持續不利玉米現貨市場轉機。
對比去年同期“轟轟烈烈”的玉米現貨上漲態勢,當前整體行情寡淡清冷,除下游產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消費疲弱拖累之外,供給整體充裕仍是抑制現貨走勢的關鍵因素。
畜禽市場面臨消費淡季洗禮
近期生豬價格漲幅收窄,除氣溫升高、抑制終端蛋白需求之外,養殖效益未有明顯回升抑制養殖戶心理預期,目前再補欄成本及風險較高,中小養殖戶退市仍在持續,預計伴隨生豬存欄繼續下探,短期內豬價或將維持高位震蕩行情。同時,當前蛋雞產蛋進入高峰、市場供給整體充裕,加之終端禽肉走貨不暢、屠宰企業壓價收購情況顯著,禽蛋價格依然保持弱勢探底過程,拖累苗價回升艱難。禽蛋市場疲弱也不利于豬價持續堅挺,預計端午節日備貨提振有限,整體畜禽市場依然面臨消費淡季洗禮。
華北貿易環節存量或超預期
盡管14/15年度以來主銷區中小貿易環節多以華北地區糧源為主、相對高價東北玉米消耗一直有限,但銷區大型飼企進口高粱、大麥替代規模提升,中和東北玉米之后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也一定程度排擠華北糧源成交。沒有了原料總需求占比70%或以上的大型集團企業的青睞,華北大豬料及禽料玉米原料銷售同比萎縮顯著,所以目前玉米余量或超市場預期,因華北糧價提升帶動全國現貨上行的時機仍不成熟。
新疆玉米市場恐唯以價換量
對比13/14年度新疆玉米外運增量明顯、低開高走的玉米行情,14/15年度接近翻倍的新糧收購價格已然暗藏運營風險,本年度持續低迷的下游需求、整體國內供給充裕以及進口谷物的替代沖擊,令高成本糧源出疆難度逐步提升。以800多萬噸玉米總產預計,當前或仍余6成左右待售,加之今年棉花改種玉米情況顯著、15/16年度播種面積新增已成定局,9月份春玉米將陸續上市,8月之前新疆貿易商出貨壓力較大,當前成都2650元/噸的到站價只能依靠后期行情上漲順價而為市場普遍接納,不排除貿易商以價換量操作。
進口替代增否須看政府臉色
質檢總局4月下旬《有關加強進口飼用糧檢驗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因5月港口高粱、大麥問題頻出而被推至輿論尖口。鑒于風險考慮,部分貿易商已暫停新作進口高粱報價,但進口高粱、大麥較國產玉米500-800元/噸不等的價差優勢,仍然是刺激國際低價谷物流入的關鍵因素。盡管沒有“退運”必要條件的高粱和大麥通關可以通過雜草篩選及嚴格儲運來解決,且6、7月份仍是進口谷物的集中到港期,但不排除政府以進口谷物為突破口、在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通過貿易摩擦方式爭得新合作的政治目的存在,后期進口谷物通關進程及整體替代規模能否持續擴大仍須看政府態度。
新產拉低行情小麥靜待補位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等已于5月18日公布了《2015年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2015年產國標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2360元/噸。江蘇省最先于上月26日啟動小麥托市收購、較去年首次啟動托市收購的湖北省還提早一天,今年湖北也是27日啟動,緊接著安徽于28日啟動執行預案。目前湖北等地飼企已著手小麥收購,而且新產小麥增加市場供給,考慮到當下普遍疲弱的制粉等下游產業情況,以托市價格為頂點或是未來幾個月小麥市場的主要行情,近一個多月相對穩定的麥玉價差,也會伴隨新麥的批量上市而打破,目前廣東港麥玉價差處90元/噸左右水平,一旦進口谷物的玉米替代規模受限,國產小麥替代將會做無縫對接。
整體來看,當前主銷區前期合同陸續消耗,盡管有采購需求,但玉米原料訂單未見明顯增多,除局部豬料銷量環比增5%左右之外,5月飼料銷量未有明顯回升,加之進口谷物替代、國產供給寬松及下游養殖回暖不佳,企業采購心態保持謹慎,多數飼企庫存保持1個多月安全生產庫存。7月份開始春玉米陸續上市,如果維持當前供需關系不變,將不利于行情的整體大幅回升。
除后期通過進口飼用糧進口檢驗檢疫趨嚴來引導一部分國內飼用消費之外,不排除以去庫存為目的配合移庫玉米拍賣的相關政策出新,但整體市場供給依然寬裕,政策發力也無法即刻刺激下游企業的采購熱情,在終端市場回暖艱難背景下,6月玉米現貨市場難現根本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