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2015年牙鲆產業分析及價格走勢預測

   日期:2015-05-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27    

  本文以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各綜合試驗站跟蹤示范區縣調查數據為基礎,以產業經濟崗位團隊調研數據為補充,對2014年度牙鲆產業運行情況和2015年度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供有關各方參考。文中所指的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福建等省市40多個區縣。微觀層面的數據來自對養殖者的跟蹤調查。

  牙鲆

  2014年跟蹤調查區域牙鲆養殖面積變動情況

  我國牙鲆養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山東省,遼寧省、福建省和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牙鲆養殖均為工廠化養殖,養殖面積主要分布在秦皇島市的昌黎縣,另外在唐山市的樂亭、灤南、豐南及曹妃甸區也有少量分布。山東省牙鲆養殖主要分布在煙臺、威海和日照,其中威海地區以淺海網箱養殖為主,煙臺和日照以工廠化養殖為主。遼寧省的牙鲆養殖主要分布在東港和大連,其中東港以池塘養殖為主,大連以工廠化養殖為主。福建省的牙鲆養殖主要分布在如東縣,養殖模式為工廠化養殖及網箱養殖,連江縣有少量的工廠化養殖面積。天津市的牙鲆養殖主要分布在漢沽區,均采用工廠化養殖模式。

  2014年第四季度跟蹤調查區域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分布情況

  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變動情況

  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年內呈先增后減再增的變動趨勢,但變動幅度比較緩和,均在10.0%以下。從長期發展情況看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增減各異。2014年第一季度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為25.3萬平方米;第二季度養殖面積微幅增長4.7%;第三季度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較第二季度呈下降趨勢,降幅為3.0%;第四季度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為27.5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0%。與2013年同比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第一季度大幅增長32.5%,第二季度漲幅達22.7%,第三季度微幅下降3.7%,第四季度與2013年同比基本持平。與2012年同期相比,第一季度基本持平,第二季度增長27.4%,第三季度降幅為11.7%,第四季度增長30.7%。

  牙鲆網箱養殖面積變動情況

  跟蹤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跟蹤調查區域牙鲆的網箱養殖面積分別分布在山東省的榮成市和福建省的東山縣。2014年第一季度僅東山縣有6.3萬平方米的養殖面積;第二季度榮成和東山均有養殖,養殖面積分別為16.0萬平方米和2.1萬平方米;第三、第四季度榮成牙鲆的網箱養殖面積仍為16.0萬平方米,而東山縣第三季度無牙鲆養殖,第四季度養殖面積為5.9萬平方米。2014年牙鲆網箱養殖面積與2013年同比變動情況為:第一季度增長15.7%,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別下降5.9%、3.6%及4.8%。與2012年相比,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跟蹤調查區域牙鲆網箱養殖面積均呈下降趨勢。

  牙鲆池塘養殖面積變動情況

  2014年牙鲆的池塘養殖面積均分布在遼寧省和山東省。第一季度遼寧省無池塘養殖,山東的黃島區有480畝的養殖面積。第二季度牙鲆池塘養殖總面積為4520畝,其中,遼寧養殖面積為4000畝,占第二季度牙鲆池塘養殖總面積的比重為88.5%,遼寧牙鲆池塘養殖分布在東港市、莊河市及大洼縣,東港市的養殖面積為2000畝,莊河市及大洼縣分別有1000畝的養殖面積;山東的養殖面積為520畝,均來自黃島區。2014年第三、第四季度牙鲆池塘養殖總面積分別為3620畝和3280畝,其地區分布較第二季度未發生大的變動。

  2014年跟蹤調查區域牙鲆養殖存量分布狀況

  2014年第四季度跟蹤調查區域牙鲆工廠化養殖面積分布情況

  從跟蹤調查區域牙鲆養殖存量變動情況看,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主要特點為:牙鲆各養殖模式季末總存量環比、同比均呈增長趨勢。

  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各養殖模式季末總存量環比均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即從第一季度末的2461.0噸,增長至第四季度末的5265.0噸,年內環比漲幅為63.1%、25.8%及4.3%。與2013和2012年同比也均呈增長趨勢,其中與2013年同比的漲幅分別為2.8%、43.6%、11.1%及31.0%。與2012年同比分別上漲15.9%、14.0%、28.0%及71.1%。從長期發展趨勢看,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末,牙鲆季末總存量的最大值出現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末,為5265.0噸,與2013年同比漲幅為31.0%,與2012年同比大幅上漲71.1%。

  在牙鲆季末總存量中,主要構成分別以標準商品魚、大魚和中魚為主。不同規格的產品存量分析如下:

  小苗存量

  2014年第一季度末牙鲆小苗存量為15.8噸,環比微幅增長;第二季度末存量是一季度末存量的1.8倍,為45.0噸;第三季度末存量為21.4噸,環比下降52.4%;第四季度末存量為13.0噸,環比降幅為39.3%。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末,牙鲆小苗存量與2013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36.3%、74.3%、72.4%和7.1%。與2012年同比,第一、第二季度分別下降85.1%及22.7%,第三、第四季度分別增長23.0%和18.2%。

  小魚存量

  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小魚季末存量分別為181.9噸,372.5噸,120.4噸和73.0噸;環比第一季度下降38.3%,第二季度大幅增長104.8%,第三、第四季度環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67.7%和3.9%。與2013年同比,第一季度大幅增長188.7%,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別下降48.0%、75.4%及75.3%。與2012年同比,第一季度大幅增長627.6%,第二季度漲幅為31.9%,第三季度下降36.4%,第四季度微幅增長5.8%。

  中魚存量

  2014年第一季度末,牙鲆中魚存量為749.6噸,環比呈下降趨勢,降幅為35.0%;第二季度末存量為1472.9噸,環比漲幅達96.5%;第三季度末存量為1512.1噸,環比漲幅不足5.0%;第四季度末存量為1187.0噸,環比呈下降趨勢,降幅為21.5%。與2013年同比,第一、二季度分別大幅增長413.8%和294.0%,第三季度下降8.5%,第四季度基本持平。與2012年同比均呈增長趨勢,漲幅分別為274.1%、15.8%、31.9%及278.0%。

  大魚存量

  2014年牙鲆大魚年內季末存量呈持續增長趨勢,即從第一季度末的516.7噸,增長至第四季度末的1636.0噸,環比漲幅分別為111.4%、20.8%及23.9%。與2013年同比,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大魚的季末存量均呈增長趨勢,漲幅分別為23.8%、315.8%、5.2%及114.1%。與2012年同比,第一季度基本持平,第二季度下降10.8%,第三季度增長27.9%,第四季度漲幅達177.8%。

  商品魚存量

  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跟蹤調查區域達到商品魚規格(即標準商品魚、大商品魚及超大商品魚存量)的牙鲆季末存量變動趨勢各不相同。

  (1)標準商品魚存量。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達到標準商品魚規格的牙鲆季末存量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即從第一季度末的591.3噸,大幅增長至第四季度末的1949.0噸,年內環比變動情況為:第一、第二季度季末存量基本持平,第三季度較第二季度大幅上漲121.9%,第四季度較第三季度上漲36.1%。與2013年同比第一季度下降7.5%,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別增長53.5%、624.1%及152.5%。與2012年同比第一季度下降52.7%,第二季度基本持平,第三、第四季度分別增長58.2%及26.2%。

  (2)大商品魚存量。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大商品魚季末存量的變動情況為先減后增再減。即第一季度為90.4噸;第二季度下降為55.5噸,環比降幅為38.6%;第三季度末存量大幅上漲為231.3噸,環比漲幅達316.8%;第四季度末存量為205.0噸,環比下降11.5%。與2013年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85.7%、80.4%、12.2%及61.9%。與2012年同比第一、第二、第四季度分別增長137.9%、26.1%及130.3%,第三季度下降64.7%。

  (3)超大商品魚存量。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超大商品魚季末存量呈先增后減的變動趨勢。即第一季度末存量為315.3噸,第二、第三季度持續增長,到第三季度末存量為412.6噸,第四季度末存量開始下降,為202.0噸。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牙鲆超大商品魚存量和2013年同比變動情況與大商品魚類似,也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33.0%、41.3%、32.1%及58.0%。與2012年同比,第二季度大幅增長1970.0%,第四季度下降56.2%,2012年第一、第三季度牙鲆超大商品魚無季末存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第一至第四季度末,跟蹤調查區域達到商品魚規格的牙鲆季末存量變動趨勢各不相同,但達到商品魚規格的所有商品魚的總存量(從標準商品魚到超大規格商品魚合計)年內環比也均呈持續增長的趨勢,漲幅分別為3.5%、101.2%及13.5%。和2013年和2012年同比的變動趨勢則為:與2013年同比第一、第二季度分別下降42.8%及18.5%,第三、第四季度分別上漲94.3%及31.5%。與2012年同比僅第一季度下降22.6%,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分別增長50.6%、33.0%及12.5%。存量一直在增長,說明滯銷嚴重。

  跟蹤調查區域牙鲆存量分布狀況(單位:噸)

  2014年牙鲆價格變動趨勢

  從年內價格變動情況看,2014年1至12月份,河北昌黎牙鲆的出池價格總體呈先增后降趨勢。

  即2014年1月份牙鲆出池價格為38元/公斤,到2月份的時候下跌至35元/公斤,35元/公斤的出池價格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價,環比下降7.9%;與2013年同比下降41.7%;與2012年同比降幅達47.0%。2014年3月份價格回調至40元/公斤,在之后的半年內,價格在40至50元/公斤之間震蕩波動,50元/公斤的價位出現在2014年的8、9月份,為2014年的最高價,與2月份35元/公斤的價格相比上漲42.9%。10月份開始價格再次回調至40元/公斤的價位;11月份價格繼續下跌為38元/公斤,38元/公斤的價格與2014年1月份的價格持平;2014年11月份的價格與2013年同比微幅增長5.6%;與2012年同比下降24.0%。12月份河北昌黎的牙鲆出池價格仍維持在38元/公斤的價位,與2013年同比微幅增長5.6%;與2012年同比呈下降趨勢降,幅為32.1%。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至12月,河北昌黎牙鲆的出池均價為42元/公斤,與2013年和2012年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14.3%及32.3%。由此可以看出,長期內河北昌黎牙鲆的出池價格持續下跌。

  2014年牙鲆養殖生產者成本收益變動情況

  從收益情況看,以產業經濟崗位團隊的調研數據為基礎,利用2014年調研的截面數據對2014年度牙鲆養殖成本收益進行分析,其研究結果表明:2014年牙鲆的銷售均價為42元/公斤,養殖總成本為36.2元/公斤,凈利潤為5.8元/公斤,成本利潤率為10.5%,銷售利潤率為9.5%,邊際貢獻率為29.7%。關于2014年度鲆鰈類養殖經濟效益分析的詳細信息,請參閱本團隊的《2014年鲆鰈類產業生產要素變化及經濟效益跟蹤研究報告》。

  跟蹤調查區域牙鲆標準商品魚——超大商品魚存量分布狀況(單位:噸)

  2015年牙鲆市場前景分析

  從供給因素看,2014年第四季度末,牙鲆各養殖模式季末總存量為5265.0噸,環比上漲4.3%;與2013年同比漲幅達31.0%;與2012年同比大幅上漲71.1%。在2014年第四季度末5265.0噸牙鲆存量中,達到標準商品魚及以上規格的產品存量為2356.0噸,占本季末牙鲆總存量的比重為44.7%,與2014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279.9噸,漲幅為13.5%;與2013年同比增長612.2噸,漲幅為31.5%;與2012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62.0噸,漲幅為12.5%。中魚和大魚的存量之和占總存量的比重為53.6%,與2014年第三季度環比基本持平;與2013年同比上漲905.0噸,漲幅達47.2%;與2012年同比大幅上漲1920.0噸,漲幅為212.6%。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第四季度牙鲆季末存量數據為近年來的最高值,且到達商品魚規格的產品存量環比、同比也均呈上漲趨勢,因此后期牙鲆的有效供給量充足。

  從需求因素看。雖然牙鲆消費也在向家庭消費和酒店消費并重轉變,但無論是來自實地市場調研還是網絡大數據調查結果均表明,牙鲆市場消費轉型較為緩慢,市場擴容不是很明顯。

  綜合上述供需雙方因素,若相關條件無重大變化,后期市場消化有效供給量需要較長時間,根據牙鲆養殖生產周期看,2014年第四季度末中魚及大魚的存量也將在2015年的第二季度后期及2015年下半年形成有效供給,且與商品魚一樣,第四季度末,達到中魚和大魚規格的產品存量與2013年和2012年同比也呈大幅上漲趨勢。所以,根據往年經驗數據可以預測,2015年牙鲆的銷售價格仍將在低位徘徊。事實上,上述低價運行態勢在2015年第一季度已經初步顯現出來。根據2015年第一季度河北昌黎牙鲆的出池價格變動情況看,第一季度河北昌黎牙鲆的出池均價為37元/公斤,與2014年和2013年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降幅分別為2.6%及40.3%。

  表1 河北昌黎牙鲆出池價格變動情況(單位:元/公斤)

  牙鲆產業后期發展建議

  結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牙鲆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大于求,市場消化有效供給量需要較長時間。從產業長期發展來看,主要是產業需轉型發展。由此建議:實施市場化戰略,并逐步完成“工業化、信息化”的戰略提升。

  首先,應加強產品的市場宣傳,擴展產品銷售渠道。即養殖生產者、行業協會和有關利益相關者應抓住目前國內網絡營銷飛速擴展的時機,充分利用計算機、手機等網絡平臺,加強產品信息發布與溝通,擴展產品的銷售渠道,拉動產品市場消費需求。

  其次,推進生產日志等生產管理及質量控制制度,夯實產品加工業的基礎。根據目前情況看,此類產業之所以難以發展,原因在于養殖產品規格及質量難以達到加工企業的要求。為此,業界應著手提升生產及運營管理水平,在養殖生產過程中切實做好生產日志,實行關鍵點控制,并加強與加工企業的合作,實行訂單養殖,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生產產銷對路的產品,最終提升產業效益。

  最后,建議管理部門切實加強監管,為生產符合加工業要求的產品提供制度保障。建議管理部門調整和完善支農(漁)惠農(漁)政策,同時建議技術推廣部門加強對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產品的加工、物流及倉儲等技術的培訓。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