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魚15元一斤,鯧魚65元一斤,魚個頭小點的18元一斤,大點的要40來元……記者昨走訪市場了解到,由于很快就將進入東海休漁期,各類海鮮價格漲了不少,尤其是各種海魚的價格,漲幅在一到三成。
“一斤左右的黃姑魚,五一前賣六十多塊一斤,現在批發價就得70元左右,零售價一斤差不多賣73元。買兩條魚就得花100多元,很多人都不舍得買。”興文里農貿市場常年賣海鮮的傅女士告訴記者,接下來市場上新鮮野生的魚會越來越少,“總的來說,魚的價格比起清明節前每斤平均漲了兩塊錢左右。”
“等到了休漁期,想買這種個頭大、肉質肥嫩的帶魚就難了。”前來挑選海鮮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與其到時候買商販冷凍儲存的帶魚,不如自己提前買一些凍起來備用。
距離休漁期不到一個月時間,為什么海鮮價格開始普漲?“每年四五月份都是海洋資源相對匱乏的月份。”據浙福邊貿水產城信息記錄員陳先生分析,由于天氣轉熱,海鮮變質浪費損耗加大,再加上物流運輸成本升高,海產品保鮮成本增加,也是價格升高的因素。因此每年休漁前夕這段時間的海鮮價格都會比較堅挺。
“受休漁期臨近的影響,海捕野生海鮮量將逐漸減少,因此價格從進入5月開始就有上漲的趨勢,不過價格上漲只是暫時性的。”陳先生介紹說,按照往年經驗,上漲勢頭或將一直持續到6月初,此后隨著養殖和冷凍海產品大量上市,海鮮價格會下調到一個平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