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以來,國內玉米全面迎來“降價潮”,且尤以南北港口以及受波及的南方部分銷區玉米價格降價最大,此時用“跳水”來形容其降價幅度也顯得十分貼切,據統計,截止目前南北港口玉米價格已較11月中旬高值累計下跌幅度達到200元/噸。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其價格集體跳水,仔細分析,不得不讓我們回憶起之前促使玉米價格上漲的因素,那就是物流運輸及成本問題,運輸從“緊張——緩解”的過程,成本從“上漲——回調”,可謂是其價格從“上漲——下跌”的直接原因。與此同時,年關臨近,東北農戶節前變現,市場賣壓顯現以及用糧企業節前備貨尚未展開等因素疊加,也成為南北港口玉米價格“跳水”的重要推手。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南北港口玉米價格變化情況。進入12月份,南北港口玉米價格一直呈跌勢狀態,特別是隨著港口集港壓力的凸顯,北方港口率先跌破1600元/噸的心理價位,快速降至1550-1560元/噸,較11月中旬高值累計下跌幅度達到200元/噸。截止目前,遼寧錦州港口新玉米(水分15%以內,下同)收購價為1550-1570元/噸,平倉價為1600-1620元/噸,較上周末下降70元/噸;鲅魚圈港口玉米收購價1570-1580元/噸,平倉價1620-1630元/噸,較上周末下降50元/噸;廣東遼吉優質玉米價格震蕩調整,主流報收1780-1800元/噸,較上周末下跌50-100元/噸。
其次,讓我們分析一下南北港口玉米價格集體跳水的原因。一是12月上旬汽車運費略下降,港口到貨玉米持續增加,9月21日公路運輸新政出臺后,國內汽車運輸費用普遍上漲30-50%或更高。以黑龍江為例,新政前佳木斯到營口鲅魚圈玉米汽車運費為200元/噸,新政后上漲至300元/噸,11月份更是漲到了350-370元/噸,使用汽車運輸玉米到港口不但沒有利潤,而且要出現經營虧損,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并采取多種措施,12月上旬佳木斯到鲅魚圈運費下降至330元/噸左右。同時,針對近期我國東北地區玉米運輸需求大幅增長的情況,鐵路總公司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優化運輸組織,持續加大對東北地區的運力供給,有效保證了玉米運輸重點需求。11月鐵路總公司運輸東北玉米400萬噸,同比增長222%,環比增長200%,12月以來玉米運輸保持日均裝車在3000車以上,下一步鐵路部門將繼續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做好運力安排,保障東北地區玉米運輸,力爭春節前玉米運輸總量達到1100萬噸。二是南北港口玉米“滿倉為患”,銷售壓力驟增,貿易商被迫降價。12月份以來隨著物流緊張問題的緩解以及東北玉米上市量的持續增加,南北港口玉米庫存可以說是“滿倉為患”,截止目前,北方四港玉米庫存共計334.1萬噸,比前一周增加5.3萬噸,同時目前南方港口銷售壓力驟增,主要就是受大量船期集中到港打壓,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港內貿玉米庫存高達51.6萬噸,日內均走貨數量不到5萬噸。市場預報未來3周廣東將到貨190萬噸,預期3周后庫存將增加到100萬噸以上,貿易商賣壓十分巨大,另外廣東大麥和高粱庫存約18萬噸。三是12月份正值我國北方產區玉米年前最后一個上市高峰,農戶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市場賣壓逐漸顯現。四是用糧企業節前備貨尚未展開,且南方玉米需求出現區域極度不平衡現象,特別是隨著11月28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入駐廣東,廣東油廠面臨全面停機整改,間接影響當地飼料企業開工率,進而對玉米采購積極性不高。
最后,讓我們分析一下后期南北港口玉米價格走向。由于目前春節前主產區農戶售糧小高峰已經來臨,加之黑龍江相關部門搭臺積極推動當地玉米出省,吉林省建立糧食公路運輸快速通道,前期因物流因素滯留的玉米庫存開始流向市場,國內玉米市場“降價潮”全面掀起,可能會導致部分糧商暫停集港,但從目前南北港口的玉米庫存水平來看,糧價下行壓力依舊。預計春節前北方港口重新回到1600元/噸希望較小,或考驗1500元/噸大關的支撐情況,同時明年1月份廣東港口進口高粱及大麥陸續到港,這也將搶占玉米部分市場份額,玉米市場前途堪憂,廣東港口玉米價格后市或有下探1700-1750元/噸一線的風險,對于用糧企業而言,當前逢低擇優適當建庫依舊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