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小半年以來,武漢淡水魚價格可以用“躍龍門”來形容。早在3月初,以鯽魚和草魚為代表的淡水魚價格就一路瘋漲。7月16日,記者探訪發現,洪災后淡水魚價格漲幅很小,總體穩定,后期有大漲可能。即將在一個月后上市的螃蟹,也面臨著漲價的命運。
“這鯽魚多少錢一斤?”“十四快。”上午8點,在武昌大成路市場,鄭爹爹挑了一條約半斤的小魚,花了6塊多。“這幾個月鯽魚太貴了,去年像這樣半斤的小魚只要三四塊。”
隨后,記者又來到得勝橋市場,經營水產生意的陳老板告訴記者,“我入行已經十三年了,近幾個月鯽魚和鳊魚的漲幅太大,是很多年都沒有過的。”陳老板還說,強降水前,攤位的鯽魚價格已賣到12元/斤起步。洪災過后,隨著氣溫上升,病魚數量變多、運輸成本增高,商販也適當漲了點價。目前攤位鯽魚13元/斤起步。
而在水產流通環節的一級批發市場上,淡水魚的批發價暫時還處在穩定階段。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7月16日的監測顯示,半斤左右的鯽魚批發價在9.25元/斤,鱖魚最高更是達到47.5元/斤。白沙洲淡水魚批發商李長國對記者說,該市場淡水魚貨源主要來自湖北本地,價格與洪災前比,總體浮動不算特別大。
“我們市場的鯽魚大部分來自外省的江蘇、鄭州一帶,批發均價在10-11元/斤。”四季美批發市場水產負責人向偉表示,7月2日-8日期間,部分災區養殖戶拋售淡水魚,市場供應量猛增,達到每天600萬斤以上,導致批發價有所下滑。7月11日-15日市場供應量穩定在每天300萬斤左右,供應充足,價格保持穩定。
白沙洲冷鏈市場副總經理梁國湖表示,近期淡水魚市場行情較為平穩,漲幅不明顯,主要原因還是大量商販趁淹水撈魚,市場供應充足;而淡水魚生長周期較長,八九月份缺貨價格就會上漲了。業內人士也表示,“今年投苗量本來就少,經過這一次暴雨襲擊,成魚養殖塘的苗種也會更少,后期補苗也難以在八九月份滿足市場。”
除了淡水魚價格看漲,還未上市的螃蟹價格也不容樂觀。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經營螃蟹生意的李老板告訴記者,武漢人對螃蟹的消費量較大,今年因為洪災,螃蟹供應量大打折扣,無疑會影響價格,“現在螃蟹已經第四次蛻殼,還過個把月就能上市。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會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