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雖然種植蘋果的歷史悠久,但蘋果加工產業卻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我市的蘋果罐頭行業漸漸發展起來,但由于蘋果冷貯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部分蘋果的銷售還是處于鮮食鮮銷為主的低層次階段。直至1983年,全市仍然只有兩個冷風庫,沒有氣調儲藏庫。從那時起,業內人士意識到,蘋果產業要想做大做強,不僅要做好蘋果儲藏工作,更要參與流通、加工等環節,全方位拓寬發展空間和農民就業渠道。
建設冷庫為蘋果保鮮
我市現有冷風庫30多座,庫容總量18多萬噸,儲藏能力占蘋果總產量的30%左右。其中部分企業采用先進的電腦自動控溫系統及氣調貯藏技術,通過對庫內氣體成分的調節和控制,使庫內的水果長時間處于一個微呼吸狀態,使其貯藏1年后還保持原汁原味,改變了傳統單一的降溫貯藏方法。先進的生產技術、保鮮技術、運輸手段,讓我市可全年無間斷供貨,讓市民一年四季均可吃到新鮮蘋果。
埠柳鎮鳳頭村的蘋果產業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建設蘋果專用冷風庫也是全省第一家。這要從上世紀70至80年代說起,那時的蘋果屬于“三類物資”,不允許隨便買賣,蘋果銷售必須通過煙臺市果品公司,但由于蘋果數量巨大,僅靠果品公司銷售蘋果,極易造成大量蘋果堆積成山,而當時又沒有合適的地方儲存蘋果,最終導致蘋果腐爛,為此果農時常愁眉不展。為了解決大量蘋果的儲存問題,1980年,鳳頭村計劃籌建冷風庫,經過多次與上級部門協調,最終籌建方案批了下來。
然而,鳳頭村的冷風庫籌建之路并不順利。資金不夠,村子想方設法貸款解決;物資不足,村里安排專人出去跑鋼材和水泥的手續,最后通過物資局購買了100噸水泥;經驗不足,村委干部組織專人到乳山、北京,參觀學習保溫技術,派人到石島育苗場學習建設技術,又派人到安徽蕪湖購買了數百噸稻糠,用于冷庫保溫。功夫不負有心人,1984年,榮成第一個村級1000噸冷風庫建成,首年為村子盈利28萬元。
有了這次經驗,鳳頭村在1986年和1988年又分別建成兩個1000噸的冷風庫,使鳳頭村形成了初步的蘋果產業鏈,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戶前來購買,農民的收入達到近萬元。埠柳鎮的蘋果產業借勢發展得紅紅火火。
鳳頭村的經驗給了我市很多企業靈感,他們紛紛建設冷風庫、氣調庫等,推動企業發展走上快車道,埠柳星星農場就是其中一例。總經理薛安祥告訴記者,他是上世紀90年代來到榮成創業,最先從事蘋果收購和銷售,將榮成的優質蘋果銷售到南方多地。多年來,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學習企業發展經驗,在埠柳鎮建設冷風庫,將蘋果銷售期延長到第二年,為他的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出口國外賺外匯
近年來,在國家惠農政策的鼓勵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蘋果生產大國。隨著我市蘋果種植戶的增多和種植面積的擴大,如何拓寬銷路成為榮成蘋果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步。為此,市農業局除了促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激勵、打造品牌之外,還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全市發展蘋果合作社160家,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統一大市場,實現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在2015年11月結束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我市的“翠虹”牌紅富士蘋果斬獲大會金獎,被授予“金獎產品”稱號,成為現場耀眼的“明星”。在開幕儀式上,“我的果園”網絡平臺與央視網聯袂推介翠虹蘋果為大會“金獎產品”。隨后兩天在現場按個頭單售的情況下,“翠虹”牌蘋果兩天售出400余箱,意向成交額達50多萬元。我市通過指導企業種植“明星”蘋果,使其各項營養指標皆優于常規栽培蘋果,維生素含量高出平均水平一倍,并幫助企業通過無公害、綠色、歐盟GAP、有機轉換等認證,打開國際市場,帶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為打響“榮成蘋果”品牌,我市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如在中韓自貿協定全部文本草簽之時,我市便緊鑼密鼓地開展赴韓宣傳推介活動,市商務部門組織部分農業企業參加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推介會。由于日本、韓國分別為我市農產品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日韓客戶對我市蘋果等“放心農產品”非常感興趣,這樣的活動為我市農產品繼續搶占高端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今,我市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蘋果出口地,20多個品牌蘋果出口至東南亞、中東及歐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5000多噸,創匯6000多萬元。“榮成蘋果”入選“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拉伸產業鏈促發展
隨著榮成現代蘋果產量的連年遞增,榮成現代蘋果產業開始嘗試拉長產業鏈。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我市蘋果加工產業開始出現。80年代的《榮成縣農業區劃》提出,縣、鄉、村及兩戶一體,要積極開展果品加工和貯藏工作。要求我市蘋果企業在搞好罐頭加工的同時,增加果酒、果醬、果干、果脯等產品。據了解,到80年代,我市不少鄉鎮建成罐頭廠,從事罐頭生產;到90年代后,有泓達食品、廣信食品等多個加工企業曾從事蘋果深加工行業。2007年,我市的蘋果罐頭出口企業達到4家,出口國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我市出口到泰國的蘋果罐頭3000多噸,貨值500多萬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仍有70%左右的蘋果得不到妥善處理,腐爛和失水損耗嚴重。很多蘋果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紛紛嘗試拉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將之鄉果蔬有限公司目前已經生產出干型蘋果酒和半甜型蘋果酒,其口感和營養得到業內的認可,公司已經將蘋果酒作為未來主打的一項拳頭產品。
立足提高蘋果產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生產標準,市農業局通過改善技術服務手段和支撐保障條件,提高蘋果產業化組織程度和合作化服務水平,鼓勵各鎮街建立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蘋果合作組織,推廣“公司+果場+農戶”“合作社+企業+農戶”等多種組織模式,將更多的果農組織起來,實現抱團發展。全市現已建立蘋果重點龍頭企業3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專業合作社139家,“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有效帶動了農民參與蘋果種植、流通、加工的產業鏈條,拓寬了普通農戶的發展空間和增收渠道。
具體操作中,市農業局重點在提高蘋果生產、貯運和營銷各個環節的組織化程度上下功夫,實行統一技術生產、統一物資配送、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分級包裝、統一價格銷售,樹立產地品牌形象,帶動蘋果產業一體化發展。
今年4月,市農業局牽頭成立了榮成蘋果產業協會,8月,我市成立了威海市首家蘋果行業協會,榮成蘋果網也在加緊籌備建設中。協會成立后,將依據市場規則,充分發揮服務、協調、監督的作用,統一管理使用榮成蘋果原產地保護標識,為會員提供技術、市場、價格、信息等系列化服務,組織制定行規行約,規范榮成與蘋果相關的市場秩序,實行公平競爭,建立行業自律運行機制,協調政府、企業、農戶之間的關系,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