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圖片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推薦圖片
1 / 1

廣西玉林市全面推進“生態鄉村”建設紀實

日期:2016-08-24     點擊:265    評論:0    查看原圖
簡介: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還有連片的紫色葡萄……進入8月,隨著葡萄基地里的果實陸續成熟,來到陸川縣清湖鎮塘寨村休閑度假的游客迅速增多。

  塘寨村是桂東南起義打響第一槍的革命根據地,有著豐富的歷史。近年來,該村利用建設“生態鄉村”的契機,挖掘自身旅游資源,發展“農家休閑旅游+紅色旅游”,既美化了村莊,又發展了經濟。

  在玉林,越來越多的村莊變得美麗干凈起來。在“美麗玉林·生態鄉村”建設中,該市通過實施“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等工程,創新載體,加強監管,建設新農村、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打造新風貌,建設“天長藍、樹長綠、水長清、地長凈”的宜居環境,改變了廣大農村的面貌。

  A 實施“三化” 山清水秀

  8月18日,記者走進玉林市蘇煙水庫所在的玉州區大塘鎮蘇煙村,可以看到村民房屋掩映在婆娑的綠樹當中,清爽涼快。

  在“生態鄉村”建設中,玉林農村的“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三化扎實推進,成效顯著。“村屯綠化”成為玉林市許多農村的自覺行動。當地政府鼓勵引導農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發展“小花園”“小果園”,提升村屯綠化美化水平,用生態方法改造鄉村,發展生態經濟。與此同時,垃圾桶、垃圾焚燒池、沼氣池、液化氣、太陽能等設施的逐步完善,給村莊清潔的生活環境創造了條件。

  據統計,今年該市村屯綠化建設任務達8361個。其中,林業部門實施綠化示范村屯213個、一般綠化村屯7944個,工作已全部完成;扶貧部門綠化村屯87個,已開工村屯數62個;水庫移民部門開工綠化村屯117個,已竣工107個。

  農村飲用水凈化和灌溉體系的建設也是生態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該市23個“飲水凈化”示范項目正在陸續開工建設。同時,以冬春水利建設為平臺,廣泛動員各縣(市、區)開展渠道、水溝的防滲清淤,完善生態水利建設。據統計,該市已累計完成清淤2248.20公里,渠道防滲544.22公里;新增灌溉面積5.9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4萬畝。

  道路是農村的動脈,交通是否通暢直接決定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面貌的好壞。玉林市通過實施“道路硬化”工程,使全市自然村(社區)屯道路通行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村(社區)屯內道路硬化比例明顯提高。在通建制村瀝青(水泥)路項目方面,今年計劃修通9個建制村,建設里程59.2公里;在農村公路危橋改造項目方面,自2015年起項目結轉續建危橋改造項目16座,總投資3318萬元,目前已開工16個,完工11個,累計完成投資3115萬元。

玉林市生態鄉村建設示范村——陸川文官村。 王洪亮/攝

  B  嚴控污染 變廢為寶

  玉林市是養殖業大市,生豬、三黃雞等養殖量在廣西占比較高。但是,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特別是河流水污染,一直是困擾當地生態鄉村建設的一大難題。

  為解決這個問題,玉林市通過加強技術改造和水源監管,破解養殖污染難題,推進養殖業提質升級,提高養殖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首先是建設了一批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按照計劃,在明年年底前,該市各縣(市、區)主要城鎮(街道)都要建設或改造一批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確保全市主要鎮(街道)至少有1座污水處理廠、1套垃圾處理設施以上。近期,僅陸川縣就建成鎮污水處理廠8個、垃圾中轉站3個、農村戶用沼氣池2500座。

  通過技術改造,變廢為寶,增產減污。該市通過積極推廣糞污微生物處理技術,在禽畜糞便中噴撒生物菌,發酵后的糞便不結板、不發臭,抑制蚊蟲滋生;實施生豬自動飲水龍頭改造,從飲水環節減少40%的污水排放;推動傳統全程水沖式豬欄向高架網床豬欄轉變,可減少一半的污水。

  同時,加大監管力度,推動整改行動,嚴格控制污染。該市組建了5個督察組,不定期對各縣(市、區)進行長期督查,問題一經發現,即刻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其落實整改,對不落實整改的企業和養殖戶勒令停業。嚴厲打擊養殖垃圾直排入河等現象,對污染嚴重和部分違法違規企業在報紙、電視上曝光。截至目前,共發現問題511個,下發整改通知書309份。

  玉林市九洲江治理牽動廣西、廣東兩地環境治理大局。治理活動開展以來,該市累計投入整治資金3.39億元,清拆豬場864家、清拆豬舍面積24萬平方米。此外,通過PPP模式吸引投資商建成并運行污水處理廠8家,還規劃建設了九洲江上游流域中小企業產業轉移園,整治涉水企業43家。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九洲江水質逐步好轉,由2013年整治前的整體五類水提升到目前的整體三類水,九洲江治理和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

  C 農旅結合 產業生根

  魚兒在水中游、小豬和小雞在林下覓食、食用菌破土而出……這是記者在興業縣金鳳種養循環示范區看到的一幕:四周風景秀麗,既不見污水橫流,也聞不到普通養殖區的那種糞臭味。

  金鳳種養循環示范區是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面積3.66萬畝,以公司、企業和合作社為核心進行運轉。該項目主要發展三黃雞產業和黃金橘產業,同時還開展其他花果苗木種植,兼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功能,帶動了周邊村屯的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在玉林市,生態鄉村建設正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通過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等產業推動農村的生態建設,從而建立起生態鄉村建設的長效機制。

  該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規劃布局,推動糧食、水果、蔬菜、麻竹、食用菌、中藥材、畜禽、優勢水產品等產業在村(屯)落地生根。

  同時,該市重點圍繞建設環大容山鄉村旅游帶、環六萬大山鄉村旅游帶和環九洲江鄉村旅游帶,加快發展農耕文化旅游、農家樂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生態旅游、民俗旅游等項目,支持縣(市、區)、鎮、村參與特色旅游名縣名鎮名村、最美休閑鄉村創建,建設更多的生態鄉村旅游重點村。

  興業縣雅橋村在“生態鄉村”建設中進行全面改造,建設了公共服務核心區、鄉村休閑游中心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按照旅游觀光的標準打造出一個生態宜居的全新農村,吸引了不少觀光客。

打賞
更多>推薦圖片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