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19日,第十一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廣西北海舉行。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羅非魚產業如何推動可持續生產、把握最新市場走向、進行差異化競爭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與會者圍繞會議主題“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營造差異化競爭格局”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探討。有業內人士表示,出口認證得到越來越多國外羅非魚銷售商和消費者的認可,中國養殖者必須了解掌握相關動向,條件成熟的企業可努力爭取獲得認證,為自身產品打開國際市場增加砝碼。
今年羅非魚生產貿易形勢分析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在報告中,從外部經濟環境對水產品貿易影響、產業生產與貿易以及發展策略等三方面對2014年羅非魚生產貿易形勢進行了分析。
他指出,經過連續多年持續增長,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由快速增長期進入穩定期,主要面臨著快速增長的勞動力成本和原料生產成本等挑戰。因此,我國水產品加工出口貿易競爭力減弱,國際市場份額“天花板”顯現,水產品加工貿易必須有所變革: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從制造加工向創新品牌轉變,從國際分工向產業升級轉變,從國外市場向國內市場轉變。而羅非魚產業今年的整體形勢好于去年,魚價漲跌幅度變窄。
今年羅非魚生產積極性有所改觀,影響產業的惡劣天氣和疾病程度與往年相似,但羅非魚仍是養殖業者的重要選擇,羅非魚仍是適宜大規模養殖的優良品種。預計2014年羅非魚產量將高于去年,約為155萬噸,出口量40萬噸左右,出口額約15億美元左右。而2014年前3個季度,我國羅非魚出口量為27.5萬噸,出口額為10.3億美元。綜合有關數據分析,我國羅非魚出口市場多元化的特點得到進一步顯現,今年前3季度出口美國市場同比持平,由2012年的48%下降到2013~2014年的41%;墨西哥、歐盟、俄羅斯市場比例均下降。除了以上主要市場外,其他市場所占比例則有所上升,由2012年的29%、2013年的32%,上升到今年的40%,香港、伊朗、以色列等市場表現較好。
他認為,羅非魚產業升級轉型期,國內市場消費潛力遠未挖掘,建議大企業引入可追溯體系,建立統一平臺,推動認證,提高品質,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讓產品走差異化戰略,突出區域特色,引入電商銷售模式,甚至在出口競爭力減弱的情況下,可通過加強國際間合作,使羅非魚產業從單一的產品輸出拓展到技術輸出。
出口認證獲關注
如何讓羅非魚出口更具競爭力,得到更多歐美國家銷售商或者消費者的信賴和認可呢?在本屆研討會上,出口認證的話題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目前國外相關的認證有很多種,比如ASC認證、ACC認證、BRC認證、BAP認證。目前正處于ASC認證階段的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榮峰稱,中國企業出口到歐洲的羅非魚出口市場份額比較低,ASC認證是敲開歐洲市場大門的敲門磚。從企業長遠戰略發展來說,獲得出口認證有利于產品在國外市場上的銷售。
養殖管理委員會(ASC)商業營銷經理Esther Luiten博士在《歐洲市場對認證白肉魚類的市場認知》報告中,介紹了ASC機構及標準、歐洲白肉魚市場、白肉魚的認證情況及市場趨勢、ASC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值等信息。
她指出,歐洲白肉魚市場高度依賴進口,進口占比為90%,目前在全球羅非魚市場中在歐洲僅占1%,開發潛力巨大。預計2015年歐洲白肉魚整體市場價格和銷售量將出現“穩定景象”,但是白肉魚產品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一些低差異、易取代的產品銷售空間會被擠壓。中國羅非魚要想在歐洲爭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ASC認證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途徑,因為ASC認證是歐洲消費者信賴的認證,包括了產地、科學養殖、產業管理操作、設置廢水處理等可度量指標等全部性能指標都要求強制達標,而且還要通過產業透明實現全程可追溯。她透露,目前全球已有26家羅非魚養殖場獲得或正在輔導通過ASC認證,其中一家中國企業正處于認證過程中。
相對于歐洲ASC認證,另一個針對美國市場的BAP認證也得到較大關注。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亞洲市場開發經理畢敬樺在研討會上介紹了BAP認證的流程,認為BAP認證有助于中國羅非魚在當今國際市場上的定位,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她透露,由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主導的BAP認證已越來越得到中國企業的認可,目前中國已有38家羅非魚養殖場和43家羅非魚加工廠獲得了BAP認證。
【小資料】
ASC認證
ASC成立于2009年12月,總部設在荷蘭,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的機構,負責制定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評判標準。
ASC羅非魚標準包括法律、生物多樣性、水質、野生種群、飼料、魚體健康狀況及社會7項原則共61個指標/標準,其中65%的指標/標準與環境因素有關,35%與社會因素相關,被稱為目前所有羅非魚養殖標準里最注重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的認證。
2012年11月12日,A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在中國正式啟動。這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荷蘭可持續貿易行動計劃(IDH)創建的認證,目前已涉及包括羅非魚、對蝦在內的15個全球熱賣海水產品。
BAP認證
BAP是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制定的最新的水產養殖方面的規范標準,全稱叫《最嚴謹養殖水產規范》,其主要是:在全球范圍內檢驗水產品繁育和養殖過程以及養殖場和加工廠的各項生產標準,從全產業鏈條“從池塘到餐桌”的角度全面審核苗場、養殖場、飼料廠和加工廠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健康、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動物福利,以及產品的全程可追溯性,并提供最高水準的可操作規范。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達頓餐飲連鎖集團及其他多家大型國際零售和餐飲企業已經開始要求生產商必須滿足BAP標準,并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美國水產養殖認證委員會的認證。
美國FDA于2008年7月已經首先將BAP標準的認證作為其在水產品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引導程序,予以實施和推廣。